邛窑绿釉灯盏,唐,高3.7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6.8厘米。灯盏敞口,直腹,腹下渐收,平底。胎体厚重。里及外壁上部施绿釉,釉薄而失透,匀净无光泽。外壁下部素胎无釉。油灯颇显别致,碗形灯为夹层,中空,夹层内可注水降低油灯的热度,减少油的过热挥发,以达到省油的目的。四川地区的唐代瓷窑以邛窑最为著名,唐代是邛窑的极盛时期,窑址也以这一时期的遗物最为多见。器物一般胎体较厚,胎色多种,以紫红色胎为主,还有灰色、土黄色、黄中带褐色胎等。胎中有分布均匀的细砂料。胎釉之间往往施一层白色化妆土。釉色品种有青釉、青釉褐绿斑、青釉褐绿彩绘等,与湖南长沙窑有不少共同之处。邛窑烧造的器物大致可以归纳为生活用具、文具、玩具和各种瓷塑等。生活用具造型多样,有碗、壶、洗、盘、瓶、罐等,不少器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其他唐代瓷窑中颇为少见。邛窑瓷器的装饰纹样较简单,除青釉褐绿斑、褐绿彩绘外,以点彩装饰较为多见,或用褐色斑点组成纹饰,或用褐彩点成一圈,中央点绿彩。也有用褐、绿两色斑点间隔排列组成纹饰者。邛窑是四川地区著名的唐代瓷窑。其烧瓷品种与湖南长沙窑风格比较接近,多褐绿釉、褐绿彩装饰。化妆土,即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在器物表面留着的一层薄薄的色浆。化妆土又称陶衣。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唐代瓷窑之一,最早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发现其窑址,又称铜官窑。创烧于唐,晚唐为其极盛期,五代后衰落。唐代长沙窑的彩绘新工艺对宋彩绘瓷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我国的陶瓷雕塑历史悠久,“唐三彩”的雕塑技艺达到高峰。唐宋时瓷玩极为流行,宋代江南地区的吉州窑及宋元时期的德化窑瓷塑,造型精美,胎质细腻,施釉均匀。

一种以铁为主要呈色剂的彩料。始见于西晋后期,东晋到南朝早期曾普遍使用,而在隋唐白瓷上运用效果尤佳。

文章标签: 器物 瓷器 青釉 彩绘 品种 邛窑 长沙 均匀 釉色 胎体

猜你喜欢

唐彩绘彩色釉陶骑马男俑
花瓷罐
白釉狮子蜡台
条纹和程式化的小花图案的杯子_Cup with Streaks and Stylized Floret Patterns 42277
青釉四足罐
三彩杯盘
三彩花瓣式三足盘
三脚架罐子_Tripod Jar 21811
球形罐_Globular Jar 21738
邢窑白釉壶
戒指杯_Ring-Handled Cup 218462
坐着的女人拿着镜子_Seated Woman Holding Mirror 35381
邢窑白釉小壶
三彩台座
长沙窑模印贴花褐斑注子
花瓷双系罐1
三彩凤首壶
用奖章盖的罐子_Covered Jar with Medallions 21809
0.0909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