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窑青釉菊花小盒,宋,高4.1厘米,口径4.9厘米,足径2.8厘米。盒扁圆形,分盖及身两部分。盖面隆起,中央突起圆形台阶一层,圆珠钮。盖面刻划菊花纹,圆形盖钮仿如菊花的花蕊。盒身直口,直腹,腹下折收,浅圈足。盒通体施青釉,釉面匀净,有细碎的纹片。瓷盒在唐代已出现,南宋时各地瓷窑无不烧造,造型多样,有莲瓣盒、菊瓣盒、八方盒、瓜式盒等等,其用途多作为古代妇女梳妆的用具。此器小巧精致,刻花线条纤细圆润,奔放有力,寥寥数笔即刻划出一朵盛开的菊花,使素静的釉面增添了几许雅致的情趣。余杭窑窑址位于浙江省余杭县,与德清窑毗邻,是20世纪70年代继德清窑之后所发现的又一处烧造黑瓷的窑址。该窑创烧于东晋,终于南朝,主要烧造青瓷及黑瓷品种。瓷器釉色名。一种含铁量在1%—3%左右,经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呈现青绿色泽的釉,是中国最早的颜色釉。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青黄釉色是青釉的初级阶段。汉代已烧制出釉色纯正的青釉瓷器。至唐代日臻完美,被誉为“千峰翠色”。宋代的粉青、梅子青如同青玉,色泽与质感之美达到顶峰。明清之际,永乐朝的翠青、冬青(即东青),雍正朝的粉青、豆青等均色调匀净,苍翠欲滴,烧制水平已臻于炉火纯青的境界,出现了很多名贵品种。

传统家具处理器足的一种形式。指落在托泥或直接落于地面而上承家具腿足的圆珠,又称圆球。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文章标签: 菊花 瓷器 装饰 烧造 品种 釉面 特点 粉青 色泽 技法 青釉 传统 陶瓷 釉色 圆形

猜你喜欢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
磁州窑白地黑花花卉纹梅瓶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黑釉油滴釉盘
定窑白釉荷叶式盏托
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
哥窑青釉葵瓣口盘
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枕
绿釉三彩划花人物纹枕
福清窑黑釉盏
定窑酱釉盖碗
景德镇窑青白釉带盖瓶
龙泉窑青釉琮式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
耀州窑青釉药王塑像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双耳瓶
耀州窑青釉盘口瓶
0.0903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