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高6.8厘米,口径16.4厘米,足径4.9厘米。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壁施釉不到底,且用黄褐色釉随意点洒成大小不一的斑点。碗心微凸,饰梅花一朵,内壁上饰三只凤凰,似在相逐飞舞。宋代饮茶、斗茶之风盛行,黑色茶盏受到斗茶者的喜爱,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故全国兴起了不少烧黑瓷的瓷窑,其中以福建的建窑和江西的吉州窑最为著名。吉州窑工匠运用民间剪纸的手法,把凤凰灵动飘逸的形象生动传神地展现在这件瓷碗上,新颖别致,极具图案装饰效果。宋代著名瓷窑之一。位于江西吉安永和镇,宋时称吉州,故名“吉州窑”,又因烧造地点在永和镇,也称“永和窑”。其创烧于唐而终于元,所烧品种繁多,是一座综合性的民间窑。吉州窑瓷器地方特色浓郁,其中以黑釉瓷器上特有的装饰风格著称于世,除剪纸贴花外,还有木叶贴花、剔花、玳瑁釉、鹧鸪斑釉等等装饰手法,皆惟妙惟肖。吉州窑匠师将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与制瓷工艺相结合的新颖技法。先将剪纸纹样贴在已施过含铁量高的底釉的器物上,再施一层含铁量低的褐黄色釉,入窑在高温下烧成。产品呈现出色彩缤纷的窑变色釉与酱黑褐色的剪纸纹样相对比的效果。剪纸贴花纹样有各种花卉、鸾凤、鸳鸯、海棠、双蝶等,还有“长命富贵”、“福寿康宁”、“金玉满堂”、“吉”、“福”等吉祥字样。建窑是我国宋代著名的以烧造黑釉瓷器而闻名于世的瓷窑,其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废品堆积散布于池中村、后井村周围的芦花坪、大路后门、源头坑、牛皮仑、营长墘(又名社长埂)、庵尾山(又名庙尾山)等处山坡上,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20世纪50年代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对建窑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与发掘,特别是1960年10月、1977年夏、1989年5月至1990年5月、1991年10月至1992年4~7月的四次大规模考古发掘,清理了10几座龙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标本以及窑具、工具标本,为研究建窑的烧瓷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建窑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当时以烧造青釉瓷器为主,兼烧少量黑釉瓷。宋代是建窑的兴盛时期,大量烧造黑釉茶盏,兼烧部分青釉、青白釉瓷。元代以后,建窑渐趋衰落,至清代,曾一度烧造青花瓷器。

宋代建窑主要烧造为适应当时“斗茶”需要的黑釉茶盏,依据釉面上所形成的氧化铁结晶斑的不同,品种有“兔毫”、“鹧鸪斑”、“曜变”等称谓。宋代文人曾写诗赞美过建窑鹧鸪斑盏和兔毫盏。如蔡襄撰《试茶》曰:“兔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雪冻作成泥,云间未垂缕。”陈蹇叔撰《郎中出闵漕别送新茶》曰:“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

文章标签: 剪纸 瓷器 鹧鸪 烧造 瓷窑 装饰 吉州窑 茶盏

猜你喜欢

龙泉窑青釉塑贴双鱼纹洗
哥窑八方碗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定窑白釉单柄杯
黄釉黑彩竹纹瓶
青白釉狗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钧窑天蓝釉三足筒式炉
定窑白釉剔花莲花纹腰圆枕
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
官窑大瓶
定窑酱釉盖碗
汝窑天青釉圆洗
建阳窑黑釉盏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0.12595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