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划花缠枝莲纹葵瓣口碗,宋,高6.8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5.7厘米。碗口呈葵瓣式,镶铜扣,深弧壁,圈足。通体施白釉,外壁釉流形成泪痕。碗内刻划缠枝莲花纹和茨菇纹。外壁光素。胎体轻薄,胎面洁净。刻划花是定窑特有的装饰风格,所刻线条流畅,飘逸潇洒。此件器物刻划的缠枝莲花在白色釉的衬托下若隐若现,反映出宋代陶瓷手工艺的高超水平。宋代北方著名瓷窑。窑址在河北曲阳涧磁村。始烧于晚唐、五代,盛烧于北宋,金、元时期逐渐衰落。北宋定窑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纹饰以莲花、牡丹、萱草为常见,画面简洁生动。定窑除烧白釉外还兼烧黑釉、绿釉和酱釉。造型以盘、碗最多,其次是梅瓶、枕、盒等。常见在器底刻“奉华”、“聚秀”、“慈福”、“官”等字。盘、碗因覆烧,有芒口及因釉下垂而形成泪痕之特点。用类似针尖状的竹木工具,在坯体表面用力均匀地刻划,划痕较浅,转折灵活,曲线为主,粗细一致,流畅活泼,注重形象的轮廓效果。纹饰之间相互穿插有序,布局匀称。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由于施釉时釉浆稠厚,在浸蘸过程中,釉水下流而形成的现象。

莲花作为佛教的标志之一,象征纯洁,缠枝因枝蔓连绵不断,具生生不息之意。缠枝莲花纹是寓意吉祥的传统装饰纹样。

文章标签: 莲花 装饰 中国 牡丹 缠枝

猜你喜欢

龙泉窑青釉弦纹三足炉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梅瓶1
景德镇窑青白釉倒流壶
定窑酱釉花口盘
吉州窑剪纸贴花梅花纹碗
龙泉窑三足炉
景德镇窑青白釉双鱼碗
汝窑天青釉碗
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注碗
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瓣纹碗
吉州窑黑釉剪纸贴花三凤纹碗
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
磁州窑白地黑花八方枕
当阳峪窑剔花缸
0.123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