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釉描金折枝花、朵云纹匜,元,高4.5厘米,通流长17厘米,底径8.5厘米。匜(yí音仪)敞口,浅弧腹,平底。口一侧出槽形流,流下置一小系。胎较薄。内外施蓝釉,釉厚而不均匀。口边和外底无釉。内底描金线圈内绘金彩折枝花纹,内壁画5朵金彩祥云。该器造型模仿青铜匜,蓝釉闪烁着宝石蓝般的光泽,配以熠熠生辉的金彩,光彩夺目。这件蓝釉描金匜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窖藏,同时出土的还有蓝釉描金小杯和盘。此匜的金色花纹丝毫无损,光艳如新,实属罕见(参见河北省博物馆:《保定市发现一批元代瓷器》,《文物》1965年第2期)。蓝釉属高温石灰碱釉,呈色剂为氧化钴,最早出现于元代,但传世品不多。明、清两代在元代蓝釉的基础上相继创烧出霁蓝、洒蓝、回青、天青、宝石蓝等各色釉。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系的一种式样,小而圆,中部有一孔。

元代景德镇首创,烧制时先在坯体上施含钴釉料,高温烧成,既而在蓝釉上描绘金彩花纹,复入低温炉焙烧。其工艺复杂,难度大,成品极少。这种用金彩描绘花纹的技法最早见于唐代,以后宋、辽、金的瓷器上也均有所见。

文章标签: 蓝釉 描金 花纹 瓷器 折枝 金彩

猜你喜欢

菜花卷和Folim Rim_Dish with Floral Scrolls and Foliate Rim 21658
灰陶加彩鼠
钧窑天蓝釉碗
大盆地鲤鱼和水草_Large Basin with Carp and Waterweeds 147023
干碗_Stem Bowl 216084
影青划云纹梅瓶
瓶形花瓶_Bottle-Shaped Vase 45461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荷花(“满池娇”)纹花口盘
碗牡丹卷轴,霹雳(金刚)符号和人物舒福(枢密院)_Bowl with Peony Scrolls, Thunderbolt (Vajra) Symbol, and Characters Shufu (
钧窑天蓝釉罐
福建晋江窑绿釉军持
方形菜与长寿和不朽的象征_Square Dish with Symbols of Longevity and Immortality 195397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碗
龙泉窑青釉划花执壶
景德镇窑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褐釉军持
福州泉州窑绿釉小葫芦瓶
0.1306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