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清,高33.7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9厘米。瓶呈悬胆式。小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圈足内无釉。无款识。通体施白釉,釉面莹亮。腹部暗刻花纹,刀法自然流畅。清代德化窑白瓷与明代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差别,就是它的白釉不像明代那样在釉中微微闪红而呈“猪油白”色,清代德化白瓷色泽是釉层微微闪青,因此与明代相比,缺少了温润的感觉,这是胎、釉中含氧化铁增加的结果。古代著名民窑之一,以烧白瓷著称,窑址在今福建省德化县。宋元时已烧制青白瓷,明代主烧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最为突出,如达摩、观音等,此外还有炉、尊、壶、乐器等器型,均名传于世。德化窑的瓷质优异,胎、釉浑然一体,色泽光润明亮,如脂似玉,洁白之中又闪牙黄,被称为“象牙白”、“猪油白”,为当时中国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窑继续烧制白瓷,但产品以日用器皿为主,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窑还烧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窑白瓷曾大量远销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欧洲等国家,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鹅绒白”。

瓶式之一。口、颈相连,颈部较长,肩下渐硕,下腹部丰满,形如悬胆,故名。宋代钧窑、哥窑、耀州窑都有此种制品。清代景德镇窑烧制的胆式瓶多为单色釉。

陶瓷装饰技法之一。用竹、骨、铁制的平口或斜口刀状工具在已干或半干的坯体上刻出花纹。其特点是雕刻较深,花纹有层次。刻花在宋代陶瓷装饰中极为普遍。如耀州窑、定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刻花都各具特点。刻花一般常与划花结合运用,故亦常称刻划花。此种技法至今在陶瓷器制作中仍有使用。

青瓷和白瓷的区别在于胎釉中含铁量的多少,如果含铁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烧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现大约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现晚约四百年。白瓷的烧制成功标志着制瓷工艺的进步,它为元、明、清彩瓷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明代德化白瓷以其胎釉的玉器质感及瓷塑品的高度艺术性著称。其瓷胎是用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瓷土制成,其中氧化钾含量高达6%,烧成后玻璃相较多,胎质致密,透光度良好。德化白瓷的釉色莹润明亮,白如凝脂,阳光映照下,隐现粉红或乳白色,因此有“猪油白”、“象牙白”之称。德化白瓷的神仙佛像成就极高,祭器与陈设瓷亦颇精美。

文章标签: 白瓷

猜你喜欢

青花松竹梅纹诗句观音尊
广窑狮耳炉
青花山水纹瓶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
五彩人物挂屏
黄地粉彩丛竹纹盅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粉彩花蝶纹扇式盆
五彩锦鸡插屏
黄釉暗云龙莲瓣盘
德化窑白釉葫芦式壶
黄地粉彩梅鹊纹圆瓷片桌心
绿地粉彩荷花纹花盆
五彩仕女圆瓷板
宜兴窑仿钧釉鼓钉三足花盆托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霁红釉梅瓶
0.0942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