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涂精舍图》是清代李世倬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立轴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皋涂精舍图》取鸟瞰角度,用笔工整细秀,绘巍峨雄伟群山,树木葱郁成林,山顶峰腰平坦处,或楼阁屋字错落有致,孤棚独宇点缀其间。山峰此起彼伏,道路盘曲,杂木丛生,高台上的建筑则富丽讲究,周围树木不同别处,高大且粗壮,因此很可能是乾隆皇帝的一个行宫。该画作画得较为精细,作者师法元代王蒙,用细笔作牛毛皴,用墨较干,浅绛设色,但不太讲究笔墨情趣,带有一定的宫廷绘画的院体风格。 [1-2] 

中文名皋涂精舍图作    者李世倬材    质纸本幅    式立轴规    格纵84厘米,横45.5厘米创作年代清代画作类型设色画现收藏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皋涂精舍图》构图分为上、下两截,上面为一片清空,全无衬景。下截才是画其景物;它是一幅写实的作品,取鸟瞰角度,画中远处为山峰叠嶂,山势高低不一,此起彼伏,烟树迷离,峰峦朦胧,与烟云相交融,山上道路盘曲,杂木丛生,在山腰土坡间建有十分华丽的建筑群,富丽堂皇,十分雄伟壮观,周同的松柏和杂树,枝干粗壮高大,与时常的树木不同;近景亦为山石,山石林立,大有犬石压角之势,右下为一排排成列的树木,左侧为富丽的楼阁建筑和蜿蜒曲折的长廊,与山腰的建筑群遥相呼应。 [3] 

《皋涂精舍图》画幅右有下角题款:“臣李世倬恭绘。”钤“李”、“世倬”连珠印。上有乾隆分别在丁卯暮春,已丑清河,丁亥仲夏三年的行书题跋,以及乾隆等的鉴赏和诸多的收藏印,如“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所藏”、“宝笈三编”、“宣统御览之宝”等鉴藏印。 [3]  [4] 

创作背景

《皋涂精舍图》是李世倬应帝命根据乾隆丁卯年(公元1747年)诗意所作的作品。乾隆在诗中对李世倬的创作十分欣赏,按皋涂精舍是香山玉华寺中的御用书屋。该画作很可能是李世倬随乾隆出游时,应命而作。 [3] 

艺术鉴赏

《皋涂精舍图》近乎方形的构图,山腰个坡和山下的楼阁占去画面的一部分。楼阁墙柱壁立,气势雄伟,建筑物严谨笔直的线条与苍松山石的穿插姿态相映,更显出楼阁的气势非凡。可见作者对建筑是有精细体验的,那结构繁复的楼阁,如果没比较深入的观察体验是很难表现出来的。总的来说,《皋涂精舍图》画得较为精细,用小笔牛毛皴,用墨较干,中景的大树,虬曲多姿,枝作蟹爪状,整个画以浅绛设色,不太卧充笔墨情趣,而注重其景物的准确和谐,带有一定的宫廷画色彩。 [3] 

作品评价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卉:画家用墨简淡而不干涩,皴笔短促而细密,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北方山水的荒寒之意。一组建筑被安排在画面的视觉中心,描绘得尤为精心,院落廊台,一丝不乱,古木高大,修竹挺秀,足见是写实之笔。 [4] 

作者简介

李世倬(1687年—1770年),字天章,一字汉章,号谷斋,别号十石居士、清在居士等,三韩(今辽宁铁岭北)人。隶籍正蓝旗汉军,画家高其佩的外甥。历官知州、副都御史,太常寺卿等职,故后世称之为“李太常”。工画,山水、人物、花卉俱臻其妙。山水师法王原祁,上溯倪瓒;花鸟学蒋廷锡,人物取法宋李公麟白描,笔法秀俊。幼学其舅指头画法,并曾为高其佩代笔指画。 [5]

文章标签: 精舍 楼阁 乾隆 李世倬 建筑 树木 创作 作品 用墨

猜你喜欢

李世倬皋涂精舍图轴
李世倬桂花月兔图扇页
李世倬指画岁朝图轴
山水图
清李世倬(1687―1770)净墨雄鸡扇面
春山(Ch'un-shan t'u)Spring Mountains (Ch'un-shan t'u)
秋山之上的对话(Ch'iu-shan hsien-hua)Conversation Atop Autumn Mountains (Ch'iu-shan hsien-hua)
早晨太阳在不朽的小岛Morning Sun over the Isle of the Immortals
在秋天山的孤独的寺庙(Chiuiu shan ku-ssu)Lonely Temple in the Autumn Mountains (Ch'iu shan ku-ssu)
雄鸡图轴
林泉春暮图轴
疏树归禽图
桃园图
阿弥陀佛
自画像
月曼清游图册
秋林观泉图卷
山水图卷
0.1513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