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竹纹笔筒,清康熙,高14.2厘米,口径18.4厘米,底径18厘米。清宫旧藏。笔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绘墨竹两枝,透过茂盛的竹叶隐约可见嫩枝新发,生机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润以绿彩和赭石色少许,风格苍劲潇洒。另一面题行书诗句:“终获万龙化,曾留彩凤吟”,末有红彩阳文篆书“西”“园”联珠方印。底施釉,无款。清康熙朝官窑瓷器的装饰画面有许多出自当时名画师的手笔。此笔筒所绘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劲有力,深浅相宜,富于层次感,有如画在白纸上的国画一般生动细腻,绝非一般工匠所能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浓艳,与纯白的底釉构成强烈的色彩对比,赋予此笔筒不同凡俗的审美意趣。此墨彩笔筒将诗、书、画、印结合于一体,为康熙朝五彩瓷文具中的精品。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文房用具,插放毛笔之用。流行于明清两代,器形似筒状,另外也有方形、束腰形、竹节形等式样。有青花、釉里红、五彩、粉彩、斗彩等品种。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文章标签: 笔筒 彩瓷 青花 清康熙 粉彩 品种 红彩 官窑 墨彩 色彩

猜你喜欢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胭脂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纹碗
黄地粉彩菊花纹圆花盆
宜兴窑凸竹纹盖罐
黄地粉彩丛竹纹盅
宜兴窑紫砂茶壶
五彩山水人物瓶
仿定窑白釉划花云龙纹折沿洗
德化窑白釉暗花胆式瓶
斗彩缠枝莲兽耳壁瓶
宜兴窑紫砂泥绘花卉方花盆
宜兴窑邵亮生款紫砂圆壶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宜兴窑紫砂御题澄泥套砚
紫砂僧帽壶
文竹釉开光双耳壁瓶
0.1425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