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瓶,清乾隆,高57.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21厘米。瓶呈葫芦形,撇口,短直颈,圈足外撇。内施白釉,外壁青花装饰。颈部对称置夔凤耳,绘如意云纹、璎珞纹、蕉叶纹、回纹。上腹绘画吉祥云蝠纹,下腹绘主题纹样“八仙过海”。八仙身披彩霞、足踏祥云漫步海面。瓶足边绘锦地四蝠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六字款。因“葫芦”与“福禄”音近,故葫芦瓶寓意“福禄”,具有“祝福”的含意。葫芦瓶是明、清时期瓷器中比较多见的造型。此器配有八仙图案,寓意“八仙祝福”。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八仙”乃古代神话传说中的8位神仙: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与曹国舅。

瓶的一种式样,因形似葫芦而得名。多为陈设用品。“葫芦”音近“福禄”,有书“大吉”二字者,为祈求吉祥福禄之意。宋代南北方均有烧造,元以后景德镇大量烧制葫芦瓶,有八方形、上圆下方形、扁腹形、长腹形等,尤以明嘉靖时期为多。

由宝石、珍珠和贵重金属串联起来的环状物,古代南亚次大陆有地位的人们与我国古代贵族常佩带。在佛教造像里菩萨身上多披挂璎珞。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璎珞原是用丝线将珠石编串成多缕的颈部装饰物。《晋书·林邑国传》载:“其王服天冠,被璎珞。”将璎珞形像用于塑像或其它器物作装饰纹样称璎珞纹。其始见于元代宗教人物的瓷塑上,明清两代在青花、五彩、珐华器上大量出现。装饰纹样的一种。一端尖锐,一端较宽,作蕉叶的形式。蕉是“芭蕉”的略称,蕉叶即芭蕉叶。

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神话传说之一。八仙的形象至明代定型,其故事流传甚广。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击传》中称:八仙至东海岸边,见巨浪汹涌,提议不乘云而各凭宝物渡海。于是铁拐李将铁拐投至水面,自立其上,乘风逐浪而渡,汉钟离以拂尘投水中而渡,张果老乘纸驴而渡,吕洞宾踏萧管而渡,韩湘子以花篮而渡,何仙姑以竹罩而渡,蓝采和以拍板而渡,曹国舅以玉版而渡,故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说。后人常以比喻人各有自己的本领或办法。八仙的故事广泛地被改编成传统剧目,又常反映在各类工艺品的图案题材中。锦原为丝织物的种类名,花纹精致古雅。漆器上所谓锦地,是指用漆填或描绘出华美的纹样作衬地,其上再饰各种图案。

文章标签: 青花 八仙 葫芦 璎珞 瓷器

猜你喜欢

五彩花鸟长方瓷板
粉彩婴戏双凤耳大瓶
宜兴窑惠梦臣款紫砂菊瓣壶
藕荷地粉彩花卉纹捧盒
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
蓝地墨彩花鸟纹方胜式花盆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
文竹釉开光双耳壁瓶
青花人物图长方瓷板
油红御制诗盖碗
五彩人物长方瓷板
黄地蓝寿字纹盘
仿定窑白釉划花缠枝花纹玉壶春瓶
宜兴窑仿钧釉茶壶
五彩加官晋爵图长方瓷板
五彩狩猎图长方瓷板
宜兴窑石楳款紫砂胎镶玉槟榔木壶
紫砂小圆壶
0.11950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