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地粉彩百蝶纹奓斗,清同治,高9厘米,口径8.7厘米,足径5.2厘米。敞口,圆腹,圈足。造型小巧秀丽。内施白釉,外以黄釉为地,彩绘各种蝴蝶纹饰。奓斗是宫廷宴席桌上盛装骨刺的用具。据记载,早在元代就开始使用这种器具了。在同治大婚礼用器中,奓斗是同碗、盘、酒盅这些餐具成套生产的,说明当时婚宴用瓷之讲究。以蝴蝶作为吉祥图案,除色彩斑斓外,也在于“蝶”与“耋”的谐音。“耋”一般泛指年高,以蝴蝶作装饰是象征长寿之意。底白釉红彩书“同治年制”4字楷书款。釉上彩品种之一。与五彩相对而言,故亦称软彩。创烧于康熙晚期,成熟于雍正、乾隆两代。粉彩在彩绘中以渲染表现明暗,使每一种颜色都有不同层次的变化。《饮流斋说瓷》中说“软彩又名粉彩,谓彩色稍淡,有粉匀之也,硬彩华贵而深凝,粉彩艳丽而清逸。”粉彩的施绘工艺是先用含砷的“玻璃白”打底;彩料有用芸香油调合。乾隆时的清宫档案对粉彩则称之为“洋彩”。

奓斗,卫生用器,最早可能追到汉代。元代文献“吐盂”与“吐壶”同见,奓斗或指吐盂。

低温黄釉瓷器创烧于明洪武时的景德镇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以“黄”与“皇”谐音,故以黄色象征皇家的尊贵,黄色瓷器亦只限于御用。黄釉瓷器均采用两次烧成,即先高温烧成涩胎或素白瓷,然后施黄釉,再入窑经850-900℃烘烧而成。由于黄釉瓷器常以浇釉法施釉,故有“浇黄”之称。对于颜色娇嫩如鸡油者,人们又称之为“娇黄”或“鸡油黄”。统观历史上的黄釉瓷器,以明弘治朝之产品最受称道,被视为黄釉瓷器的典范。其釉面光洁,釉色浅淡娇嫩。从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诸多弘治黄釉瓷器来看,其呈色几无差异,表明当时黄釉瓷器烧造技术之娴熟。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用以表示祝福和象征吉祥。明清以来,以寓意、谐音的方式体现吉祥的图案十分流行。如牡丹--富贵,桃实--祝寿,石榴--多子,蝙蝠--福,喜鹊--喜庆,鱼--富足有余等等。同时,还常用多种动、植物搭配组成吉祥图案纹饰,如:

梅花、竹子、喜鹊——“梅竹双喜”

牡丹、白头翁——“富贵白头”

蜜蜂、马、猴——“马上封侯”

牡丹、瓶——“富贵平安”

鹿、鹤——“鹤鹿同春”

灵芝、仙鹤衔佛手、竹——“灵仙祝寿”

石榴、佛手、桃实——“福寿三多”

卍带、鲇鱼、如意——“万年如意”、“年年有余”

荷花与盒——“和合二喜”

如意云纹、平水杂宝、海水江崖——“寿山福海”等等。

文章标签: 瓷器

猜你喜欢

黄地粉彩红蝠纹碗
五彩花蝶长方瓷板
青花兔纹浅碗
青花缠枝莲瓶
五彩麒麟送子图长方瓷板
青花云龙纹炉
黄地红蝠金团寿字纹盖碗
五彩祝寿图挂屏
宜兴窑紫砂茶壶
紫砂僧帽壶
五彩牡丹玉兰纹花觚
黄地粉彩丛竹纹盅
五彩人物挂屏
宜兴窑项圣思款紫砂梅花诗句杯
德化窑白釉暗刻牡丹纹盘
黄地粉彩五蝠捧寿团纹盅
德化窑白釉达摩立像
粉彩描金云蝠转心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