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赵孟頫罗汉像卷,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弘历绘,纸本,设色,纵26.2厘米,横52厘米。

此为仿赵孟頫元大德八年(1304年)《红衣罗汉像》而作,赵孟頫原画曾入藏内府,其上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御题。图中人物动态神情、树石布置、笔法风格皆严格临仿自原画,笔法精工,设色古雅。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梵文Arhat的音译阿罗汉之简称。又译为“应真”,或又称“尊者”,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小乘教修行的最高果位。罗汉受佛之嘱,常住世间,守护佛法,“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

罗汉像最初是依照佛教经典所造,侍立在释迦两侧的比丘(和尚)像,即阿难、迦叶。后又创造出十六、十八和五百罗汉像,有木雕、泥塑、石刻,以及铜和铁的金属铸造,也见于绘画和织绣。

南朝梁天监时画家张僧繇曾画十六罗汉,见《宣和画谱》。自唐初玄奘译出《法住记》,十六和十八罗汉像逐渐盛行。传唐代卢楞伽画有十六应真,五代贯休和张玄都曾画十八罗汉像。杭州烟霞洞五代时有十六罗汉像,经宋人添加了神僧和布袋和尚(俗称大肚弥勒)。寺庙中也盛行十八罗汉像的供奉。《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猜你喜欢

弘历瀛台胜景图卷
弘历盘山图轴
弘历避暑山庄烟雨楼图卷
弘历行书临王羲之草书帖轴
弘历行书临兰亭序册
弘历行书节临王羲之禊帖轴
弘历楷书临玉枕兰亭序卷
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卷
弘历行书麦色诗轴
无量寿佛图
桃潭浴鸭图
指画怒容钟馗图
观音
花鸟
山水册11开
指画系列 纳尔逊·艾金斯
青山卞居轴
设色鸲鹆双栖图
0.08776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