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王羲之草书帖》轴,清,乾隆书,纸本,纵92.5厘米,横39厘米。释文:得足下旃罽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顷服食,方回近知,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宰相安和,殷生无恙,时面兄,当宜兄怀。款署:“己巳仲冬”,为乾隆皇帝38岁时所书。款下有“『0609』”(即八卦符号“乾”)“隆”连珠印和“御书”方印。此书为临王羲之胡桃、安和二帖,在《淳化阁帖》中称为旃罽帖及宰相安和帖。其书虽称临帖,但多出于己意,笔法遒劲圆润,流畅自然,墨色饱满,体势秀逸,明显地渗透着赵孟頫书体的韵味。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在位60年,是清朝皇帝中最长寿的一位。他一生游艺翰墨,擅画山水、花草,尤工诗文。《霋岳楼笔谈》记其“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存世墨迹极多,书法主宗元代赵孟頫,用笔圆润,结体秀媚,意趣潇洒飘逸。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方回(1227-1307年),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南宋景定年进士,知岩州府事。入元为建德路总管。方回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先赅之。及守岩州,举城迎降于元。晚年倡道学。著《桐江集》、《瀛奎律髓》等流布于世。宋太宗(赵炅)淳化三年(992年)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然后摹刻成为法帖。大臣登二府者赐一部,此即淳化阁法帖十卷,简称阁帖。因只是朝廷捶拓,赐本也少,不及百年,原拓已极难得,王著学识不足,采择不精,标题多误。淳化阁帖是第一部官刻丛帖,故称“祖帖”。

赵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画家、书法家,字子昂,号松雪、水精宫道人,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岁时以父荫补真州司户参军,入元出仕,曾任翰林侍读学士、荣禄大夫等职,卒赠魏国公,谥文敏。他对诗文音律无所不通,书画造诣极为精深,乃元代的画坛领袖。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他倡导复古,强调“书画同源”,主张师法自然。书法钟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赵构以及历代诸家,篆、隶、真、草各臻神妙。其绘画、书风和书学主张对当代及后世影响巨大而深远。

文章标签: 自然 赵孟頫 王羲之 草书 安和 绘画 历代 翰林 书画 墨迹 山水 书风 乾隆皇帝 钟繇

猜你喜欢

弘历仿赵孟頫罗汉像卷
弘历瀛台胜景图卷
弘历盘山图轴
弘历避暑山庄烟雨楼图卷
弘历行书临兰亭序册
弘历行书节临王羲之禊帖轴
弘历楷书临玉枕兰亭序卷
弘历临董其昌仿柳公权书兰亭诗卷
弘历行书麦色诗轴
杨法篆书七言诗轴
铁保行书七言联
王文治行书诗轴
刘墉行书诗轴
查士标行书五律诗轴
书法轴
张照行书弘历读昌黎集诗轴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弘历 泥金四得续论纸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