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图》轴,清,李鱓绘,纸本,墨笔,纵136.5厘米,横46.1厘米。

画上题七言绝句:“休疑水盖染淤泥,墨晕翻飞色尽黧。昨夜黑云梅浦溆,草堂尺素雨风凄。”款识:“乾隆八年前四月李鱓写。”自钤“鳝印”白文印、“知希我贵”朱文印。右下鉴藏印钤“松寥阁收藏书画之印”。乾隆八年为1743年。

《荷花图》是李鱓58岁时的作品,为其成熟画风的代表作。图绘夜雨之后的出水芙蓉,出污泥而不染,枝叶高低错落,不蔓不枝,清新活泼。用笔奔放雄浑,挥洒自如,用墨浓淡相间,淋漓尽致地烘托出雨后荷塘烟雾蒸腾、水泽弥漫的意境,妙得天趣。李鱓非常注重水份在笔墨中的运用,他曾云:“画家以笔墨为主。八大山人笔胜于墨,石涛尚人墨胜于笔,笔墨极其妙,要于用水中时求之,不得此三昧者难以此语相告也。”画中的题诗安排在画面上方,与下面的荷叶相呼应,起到补充画面的作用。而题诗在内容上又发挥了画外之意,诗、书、画完美地结成一体。

李鱓的花鸟画不拘绳墨,酣畅淋漓,为他人所不及。但他也并非不讲法度,郑板桥为其所绘《花卉》册作跋时评价:“规矩方圆,尺度颜色,浅深离合,丝毫不乱,藏在其中,而外之挥洒脱落。”李鱓(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等。江苏兴化人。康熙五十年举人,五十三年曾供奉内廷,后官山东滕县知县,因触犯权贵,弃官为民,在扬州卖画自给。擅长花鸟画,从蒋廷锡、高其佩学画,擅工笔花卉,后受林良、陈淳、石涛画法启发,放笔写意,能工能写,绘画题材广泛,是扬州画派中面貌变化最多的一位画家。

“八大山人”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朱耷的别号。朱耷中晚年,在书画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关于“八大山人”一号的含义有多种释法:陈鼎在《八大山人传》中说:“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无大于我也。”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称:“或曰,山人固高僧,尝持八大人觉经,因以为号。”又有专家认为“八大山人”这一别号和朱耷的出身与弃僧还俗有关:“八”指宁王朱权第八代孙;“大”与“耷”同声,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孙耷,现在归宗了。除以“八大山人”为号,朱耷还有“释传綮”、“刃庵”、“雪个”、“个山”、“驴”、“驴屋驴”等法名和别号。石涛(1642—约1718年),俗姓朱,明宗室靖江王朱赞仪十世孙,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明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号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等。工于诗文,擅绘山水、兰竹、花草及人物。其笔情纵恣凝炼,独具创新,对扬州画派和近、现代中国画的影响极大。与清初画坛朱耷、髡残、弘仁合称“清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针对画坛时弊提出诸多精辟见解。

文章标签: 李鱓 八大山人 石涛 朱耷 扬州 别号

猜你喜欢

花鸟十二开
百事大吉图
古柏凌霄图
荷花图轴
花卉十二开(一)
花鸟册十开
李鱓松藤图轴2
李鱓芭蕉竹石图轴
李鱓松藤图轴
书法扇面
山水册页
观音图
花鸟立轴
山水图
花卉山水-12
仿董源笔意图
鹦鹉戏蝶图
月嫦娥扇面
0.1352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