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鎏金瑜珈品一堂九尊,清,铜鎏金,均高38厘米。清宫旧藏。这九尊铜佛是藏传佛教修行瑜伽根本品的主尊佛像,分别为:智慧毗卢佛、金刚界佛、度生佛、成就佛、能胜三界佛、最上功德佛、密德文殊室利佛、法界妙音自在佛、九顶佛。其中智慧毗卢佛居中,其余八佛分别位于左右。1)智慧毗卢佛:头戴五叶宝冠。四面,每面均呈寂静相。双手结禅定印,手心上置法轮。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2)金刚界佛:头戴五叶宝冠。四面,每面各三目,均呈寂静相。八臂,主臂1结内缚拳印,手心夹金刚杵;主臂2于腹前结禅定印;左副臂1手持法轮,左副臂2手持弓;右副臂1持念珠,右副臂2持箭。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3)度生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左手施禅定印,右手施与愿印。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4)成就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左手于腹前结禅定印,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5)能胜三界佛:头戴骷髅冠。三目怒睁,赤发赤眉,面呈忿怒相。双手于胸前相交,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展左直立姿(即左腿向左侧伸直,右腿弯曲呈弓步),双足下各踩一魔神,魔神作挣扎状。下为椭圆单层覆莲底座。6)最上功德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捧金刚立杵于胸前。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7)密德文殊室利佛:头戴五叶宝冠。六面,每面均呈寂静相。双手施说法印,手心各牵莲花枝,莲花至肩,花顶各置一经箧。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8)法界妙音自在佛:头戴五叶宝冠。四面,每面各三目,均呈寂静相。八臂,主臂结说法印,左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手持经箧、弓、金刚铃,右副臂自上而下分别手持剑、箭(佚失)、金刚杵。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9)九顶佛:头戴五叶宝冠。寂静相。双手施说法印。结跏趺坐于单层半圆覆莲底座上。每尊佛像的造型严格遵循经典仪轨,完整地展现出瑜伽根本品的主尊形象,并且在每尊佛像的莲花宝座前方中部,均铸造有“大清乾隆年敬造”款,明确无误地标明了其制作年代。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中国佛教两大派系之一,形成于藏族地区,发展、传播于藏、蒙、土、裕固、纳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佛教。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松赞干布、赤松德赞等几代赞普支持佛教,翻译佛经,创建桑耶寺,佛教有了初步发展。9世纪中叶,朗达玛上台兴苯灭佛,佛教受到毁灭性打击。10世纪后期佛教又从阿里和多康地区复兴,根据不同的佛法传承,形成宁玛、噶丹、萨迦、噶举等众多教派。元朝以后,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在中央政府扶持下曾先后取得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权。藏传佛教中有由《丹珠尔》、《甘珠尔》两部分组成的藏文《大藏经》,其寺院组织严密,学经制度健全,修行上“显密并重”。以无上瑜伽部密法为最高最深之法。

毗卢佛即大日如来,佛教密宗主神,五方佛之首,居中央,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佛教菩萨名,又称“文殊师利”,也译作“曼殊室利”,意译为妙德、妙吉祥。以智慧著称,手持宝剑,骑坐青狮,与普贤菩萨常侍释迦牟尼佛左右。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年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十七界也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也称为法界。

是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法轮又称梵轮,为佛案之供器。据佛经说,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以法轮转动比喻佛法如轮能碾破众生诸罪恶、佛说法如轮永不停息和佛法圆满无缺。又称全跏坐,正跏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结砌趺坐的姿式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相传释迎牟尼在菩提树下进入禅思,修悟正道,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佛教密宗中为摧毁妖魔的法器。

念珠又称数珠,为佛教中记数之随身法物,数量有所不同,所表征之意义也有别,如108颗念珠象征断除108种烦恼。据记载,我国佛教使用念珠始于隋唐时期。又名“接引印”。即左手下垂,伸五指,掌心向外。

说法即宣说佛法,以化导利益众生。与说教、说经、演说、劝化、唱导等同义。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文章标签: 佛教 宝座

猜你喜欢

持嘎巴拉喜金刚像
寿山石雕罗汉
紫金八臂积光佛母像
清烟晶坐佛
无量寿佛坐像
観音菩薩坐像
寿老图,长寿神
観音菩薩坐像
観音菩薩坐像
金镶东珠菩萨立像
寿山石雕罗汉
清版佛经卷首释迦说法图一幅
清玉雕寿老瑞鹿
玉令牌
金宗喀巴喇嘛像
上乐金刚像
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木雕佛像
0.12341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