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亥母唐卡,清,纵34.5厘米,横23.8厘米。金刚亥母的形象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此幅唐卡便是单身像的金刚亥母。亥母红色身,头右侧长有一褐色猪头,是辨认此尊的重要标志。左手托着盛满鲜血的嘎巴拉碗,象征她获得了极乐的体验,修证事业成功。左臂夹持喀章嘎,其上部有骷髅、干枯人首和新鲜人首,象征她压服了贪、嗔、痴的侵扰。右手上举,持钺刀,象征清除人的一切愚昧,勾召智慧真性。左腿单腿舞蹈立姿,踩踏人尸,表示战胜外在的敌人。唐卡背后贴有白绫签,用汉满蒙藏四体文字书写题记,汉文为:“乾隆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钦命中正殿画佛喇嘛绘画供奉利益画像金刚亥母。”乾隆五十三年为1788年。藏文题记与汉文稍有不同,翻译过来为:“中正殿画佛大喇嘛楚臣虔诚供奉金刚亥母唐卡。”藏文题记记录了画家的名字,十分可贵。金刚亥母原本是古代苯教中的一种神灵,后来被莲花生大士降伏,成为密教中的本尊或护法。金刚亥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即单身像和双身像,其双身像的表现形式主要是以上乐金刚的明妃形象出现。按照佛经所述,金刚亥母对有情众生特具悲心,如以金刚亥母为本尊进行修行,可得到“净除烦恼、显俱生智”,“调柔气脉、证无死果”,“降伏魔仇,摄十法界”三重功德。亦称布画,是西藏特有的艺术作品。可以彩画、刺绣、堆绫等多种艺术手法创作。彩画作品使用矿、植物颜料,调以动物胶、牛胆汁等,以保持色泽鲜艳,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镶以锦边,上下贯以木轴,以便于悬挂供奉和宣讲。题材有佛、菩萨、佛母、护法金刚、高僧、祖师传记等,现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间风俗者。其形式一般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几丈见方。嘎巴拉碗又称内供颅器,是藏传佛教的主要祭法器之一。嘎巴拉为梵语,意“护乐”,是大悲与空性的象征。在藏传佛教修密法或作密灌顶时,常用它盛祭品供于佛前。嘎巴拉碗一般选用生前许愿者之头盖骨制作而成。人死天葬后,须经大喇嘛严格审查、确定、认可后乃制成。喀章嘎又称金刚杖,为密教法器之一。相传它是从密教法器中的独股杵演变而成,但一般的喀章嘎个体比独股杵大数倍。在密教中,喀章嘎象征修行佛法犹如金刚杖之坚固,具有不拔之信念,且能驱魔胜邪。①清宫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

②清宫中正殿佛堂区的统称。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

③清代中正殿一带,在明代有道教神殿玄极宝殿,后渐次更名为隆德殿、中正殿。明、清两代的中正殿应有某种联系,有待进一步考定。

文章标签: 金刚 中正殿 作品 嘎巴拉碗

猜你喜欢

清狮面佛母唐卡
绣弥勒佛像轴
缂丝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图轴
满绣释迦像轴
乾隆皇帝佛装像唐卡
绣线释迦牟尼佛像轴
挂毯:佛陀登基
清格萨尔画传之世界雄狮大王唐卡
清 丁观鹏 无量寿佛 黑金
绣线释迦牟尼轴
满绣弥勒佛像轴
缂丝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图轴
满绣千手千眼观音佛像轴
织锦金线佛像轴
红色缎织金边绣秘密像轴
绣像上乐金刚唐卡
满绣释迦像轴
缂丝加绣尊胜佛母像轴
0.1367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