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的卜用牛胛骨,长16.2厘米,宽6.5厘米。

刻辞:

甲午贞:乙未『1002』高祖亥[羌□牛□]、大乙羌五、牛三,祖乙羌[□]牛[□]……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1001』?茲用。

(‘贞’)

说明:

这段卜辞是说:在甲午这一天进行占卜(武乙、文丁卜辞多省略贞人名),贞问在乙未(卜问的第二天)是否举行『1002』祭?『1002』祭高祖亥、大乙、祖乙、小乙、父丁,用羌牲和牛牲(各用羌五、牛三;羌三、牛二不等),(各先公、先王将)无害(于殷王武乙)?此用。王武(1632-1690年),字勤中,晚号忘庵,又号雪颠道人,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王鏊六世孙。以诸生入太学,不屑意举子业。性乐易,平生不趋谒权贵。精鉴赏,富收藏,先世所遗及平时购获率多宋、元、明诸大家名迹,往往心摹手追,务得其法。殷王之先公,又称“王亥”,在卜辞中他所受的祭祀是很隆重的。王国维最先考出卜辞中之“高祖亥”和“高祖王亥”为殷之先公,他说:“余读《山海经·大荒东经》、《竹书纪年》乃知(卜辞中之)‘王亥’为殷之先公,并与《世本·作篇》之‘胲’,《帝系篇》之‘核’,《楚辞·天问》之‘该’,《吕氏春秋·勿躬篇》之‘王冰’,《史记·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之‘振’,《汉书·古今人表》之‘垓’,实系一人”(《观堂集林》9·1)。古籍中“胲”、“核”、“该”、“垓”之古音相同可通用。“冰”、“振”与“亥”显然是形近致讹。本版卜辞中高祖亥列在大乙之前受祭,与《殷本纪》“振(亥)-微(上甲)-天乙(大乙)”、《天问》之“喾-季-该(亥)-恒-昏-微(上甲)-汤(大乙)”的顺序是一致的。《山海经》、《竹书》说王亥“仆牛”,《世本》说“胲作服牛”,《天问》说:“该秉季德……胡终弊於有扈,牧夫牛羊”。仆、服、牧之古音相近通用,皆谓王亥以放牧起家。

商立国之王,名履,示癸之子。史书中称天乙、汤、商汤、成汤、武汤、唐、武王等。卜辞作大乙、唐。周代青铜器铭文和周原甲骨刻辞称成唐。大乙是庙号,直系先王。据史书记载:自契至汤,共迁徙八次,汤始定居亳。用伊尹辅政,灭葛等十几个夏之方国。夏桀暴虐无道,汤乃征服韦、顾、昆吾,进而伐夏,放逐夏桀于南巢(今属安徽省)。夏遂亡。

商王,仲丁之子。《史记·殷本纪》、《三代世表》为“河亶甲之子”,《汉书·古今人表》误为“河亶甲之弟”。殷墟卜辞中,为自上甲至祖丁的十示直系先王之仲丁之子。史书中作中宗祖乙,名滕。对武乙、文丁来说中宗祖乙和小乙都可称“祖乙”。卜辞中称下乙、中宗祖乙、高祖乙。祖乙是庙号,直系先王。《晏子春秋》:“汤、太甲、武丁、祖乙,天下之盛君也。”《古本竹书纪年》:“祖乙滕即位,是为中宗,居庇。”《尚书·商书序》:“祖乙圮耿。”《史记·殷本纪》:“咨议迁于邢”;“帝祖乙立,殷复兴,巫贤任职。”《商书·无逸》:“昔在中宗,严恭夤畏,天命自度,治民之祇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年七十有五年。”

殷王,祖丁之子,小辛之弟,武丁之父。史书称小乙,名钦。小乙是庙号,直系先王。卜辞中称父乙、小乙、小祖乙、后祖乙。

殷王,康丁,祖甲子廪辛弟。武乙称其父康丁为父丁。史书中称庚丁。庚为康之初文,故通用。康丁是庙号,直系先王。卜辞又称康祖丁。

《文解字说》:“贞,问也。”

贞人即卜官。在殷人的占卜活动中,是由贞人向鬼神贞问殷王需要决疑的事项。经学者研究,发现贞人宾及与他同版的贞人的卜辞中有“父甲”、“父庚”、“父辛”、“父乙”的称谓,根据殷王的世系,知道这是武丁对其先王阳甲、盘庚、小辛、小乙的称谓,故知宾组贞人为武丁时的卜官,并由此推知宾组贞人的卜辞皆为武丁卜辞。本版第二句卜辞省略了贞人名。

文章标签: 先王 殷王 卜辞 王亥 史书 高祖 祖乙 小乙 武丁 本纪 贞人

猜你喜欢

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
商周金文三十八纸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
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卜骨
商周青铜兵器杂等项五十三纸
商周汉唐青铜杂件铭文一册共六十三纸
商觚及铭文拓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