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石经残石,拓本纵:29.2厘米,横:11.8厘米、22.4厘米、12.5厘米。

此为宋拓本,二开半,黄易鉴藏,题跋并钤“黄易之印”、“小蓬莱阁”印。

石经刻于汉熹平四年(175年)。石经内容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并《公羊》、《论语》二传。隶书字体方正,结构谨严,是当时通行的标准字体,传为蔡邕所书。熹平石经又称一字石经、一体石经。系东汉末年蔡邕、李巡等奉诏,为正定经本文字以隶书一体写成,于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刻石立于洛阳太学前。此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史书多有记载。《后汉书·蔡邕传》:“邕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谬,俗儒穿凿,疑误后学,熹平四年,乃与五官中郎将堂谿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灵帝许之,邕乃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于是后儒晚学咸取正焉。及碑始立,其观视及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塞街陌。”惜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董卓焚烧洛阳宫庙迁都长安,石经遭到损坏。魏初有所修补,以后一再迁徙,屡屡废毁。至唐贞观初魏征收聚石经,已十不存一了。至宋代已有残石出土,如洛阳张氏发地得十余块,约九百七十余字,为《尚书》、《鲁诗》、《仪礼》、《公羊》、《春秋》、《论语》等。另有翻刻本,如胡宗愈刻于成都西楼,洪适刻于会稽蓬莱阁,还有越州石氏本等。民国后亦多有残石陆续出土。

旧拓仅孙承泽本和黄易本而已,二本相同,同归端方,又归衡永,今皆入藏故宫博物院。残石现藏河南洛阳博物馆、偃师商城博物馆、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处。

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汉武帝于建元五年(公元前140年)开始在朝廷设五经博士之官,以备咨询。当时的五经是指《易》、《书》、《诗》、《礼》、《春秋》。此时的《礼》指《仪礼》,后世改为《礼记》,《春秋》又合以《左传》。皆先秦儒家之经典,但均掺有汉儒推想成分。再经历代儒家注解发挥,都成为有利于封建统治的理论。其讲史的内容,多出自《通鉴纲目》、《贞观政要》及本朝的《皇明祖训》等史籍。

官名。春秋战国时期由诸侯分封的贵族为大夫,享有封地,并掌管封地内的行政。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孙承泽(1592—1676年),字耳北,一作耳伯,号北海,又号退谷,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明崇祯进士,官给事中。李自成克北京,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官至吏部左侍郎。富收藏,精鉴别书画。著有《庚子消夏记》八卷,为其所藏书画的著录书。此书所录以题跋为详,间有议论与考证,鉴裁精审,评论独到,为学者所重。其常用鉴藏印记有“孙承泽印”、“退谷老人”、“北平孙氏砚山斋图书”、“北海孙氏珍藏书画印”、“长宜子孙”等。端方(1861—1911年)。姓托忒克氏,字午桥,号匋斋,满洲正白旗人。科举出身。40岁后在清朝政府中历任陕西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湖广总督、湖南总督、两江总督、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都兼通商事务大臣。赴多国考察,主张君主立宪。1911年11月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行至姿州被新军所杀。生平富收藏,尤以多种刻石及碑帖为最。著有《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砖记》等。衡永(生卒年不详),近代人,麟庆后裔。曾先后将家藏文物典籍捐献给国家,其风可范。

文章标签: 春秋 文字

猜你喜欢

汉攻战图画像拓片
汉杜临封冢记
敦煌长史武班碑
五凤二年刻石(鲁孝王刻石)
汉画像砖共两纸
汉射阳孔子见老子画像碑阴
武氏祠·武氏石阙铭武梁祠画像册
“维天降灵”瓦当
东武侯王基断碑
汉秦始皇泗水升鼎图画像拓片
汉楼阁燕居及车骑画像拓片
汉三公山之碑
汉苍颉庙碑
汉开通褒余道刻石
“汉并天下”瓦当
汉郙阁颂
汉历史故事画像拓片
汉耿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