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25厘米,横:13.5厘米。此为明末拓本,四十五开半,十行“凡百印高”之“高”字损半,十四行“殁垂令名”之“殁”字右上部完好,即殁字头本。黄易鉴藏,钤“黄小松”印。碑立于汉延熹七年(164年)。碑文书法齐整,波撇并出,无一字不飞动,无一字不规矩。碑阴书法亦淳厚。朱彝尊《曝书亭集》云:“《孔宙碑》属流丽一派,书法纵逸飞动,神趣高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云:“《孔宙碑阴》笔意深古,昔人以为如蛰虫盘屈,深冬自卫,真善为譬者。”碑现存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黄易《小蓬莱阁金石目》著录。黄易(1744—1802年),书画家、篆刻家,字大易,号小松,又号秋庵主,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监生,官山东兖州府、济宁运河同知。他的绘画笔墨流畅,潇洒隽永,以山水和花卉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书法则以隶书擅长。作为著名篆刻家丁敬的学生,他经过努力学习与刻苦钻研,并广泛借鉴书法、碑刻中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自己工稳生动的篆刻风格,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美誉。黄易一生致力于金石碑版的研究,曾经四处寻访存世的残碣断碑,并加以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与著录,对我国传统金石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众不同的是,他亲自用画笔将每次寻访古碑的过程都完整的记录下来,绘制成许多作品,当时的艺术家们广为称颂。终年59岁。著有《丁黄印谱》、《小蓬莱阁金石文字》等。即朱缨,字清甫,号小松,江苏嘉定人。明代竹刻名家,为竹刻家朱鹤之子。约活跃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工小篆、行草,亦擅绘画。刻竹继承其父章法,而有出蓝之誉。好刻神仙佛像、山水人物等。

朱彝尊(1629—1709年),字锡鬯,号竹垞,别号金风亭长、小长芦钓鱼师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鸿博官检讨,后入直内廷。工诗,与王士祯齐名。精于金石考据之学。书工古隶,笔意秀劲,韵致超逸。清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将他的隶书定为逸品下。亦工画。因学识渊博,深得康熙皇帝赏识,曾参与编纂《明史》。为完成《日下旧闻》一书,他不仅摘录古书,且逐一实地考察对照:“雄关绝障,策屐登临;名刹高台,按图指索。认籀文于甫草,最详同马攻车;剔碑版于荒苔,尽访吉金贞石。”历尽辛苦,终成此书。著有《曝书亭集》等书行世。

孔宙(?-163年),字季将,孔融之父,孔彪之兄,孔子第19代孙。历官郎中、都昌长、元城令、泰山都尉。康有为(1858—1927年),原名祖诒,字广夏,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今海南)人。清光绪年进士,官工部主事。“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之一。清末著名书论家,倡法北碑,书学包世臣、张裕钊,得力于《石门颂》,评者谓有“纵横奇宕之气”。其书不泥于古法,点划结字不求工整,处处皆有新意。著有《广艺舟双楫》一书。《清史稿》有传。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420-588年)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以魏的书法最为兴旺发达。其书体方峻遒劲,朴拙奇肆,风格多样,各具特色。北魏书法艺术的形式也是较多的,除碑刻以外,还有墓志、造像题记及摩崖刻石文字。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之一,遍地生长着奇花异草,珍禽怪兽出没其间,还有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岛上的房屋都是用黄金白银建成的,光彩夺目。渤海之滨的山东省蓬莱,海面上有时会出现因光线折射而形成的“海市蜃楼”奇景,可能就是古人以为的仙岛。

文章标签: 书法

猜你喜欢

汉楼阁燕居及车骑画像拓片
曹全碑 原拓片
“甲天下”瓦当
汉鲁孝王泮池刻石
敦煌太守裴岑纪功碑1
汉杜临封冢记
熹平石经残石1
武梁祠堂画象题字
汉侍御使李公石阙
汉郙阁颂
孔林坟坛刻石册
熹平断碑
竹叶碑
汉三公山神碑碑阴勒石通道刻记
芗他君石柱
汉双连菱形玉璧拓片
东武侯王基断碑
汉孔宙碑连碑阴共两纸
0.1603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