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唐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装裱成册,共22页,每页纵31.6厘米,横22.2厘米。

有梁鼎芬题签,朱翼庵题跋,钤“何厚琦”、“子彰”等印15方。为“艺”字未损本。

《云麾将军李思训碑》,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神道碑并序》。此碑于唐开元八年(720年)六月立,在陕西蒲城县桥陵。行书33行,行70字。额篆书4行12字。为睿宗(李旦)之“桥陵”陪葬墓群中神道碑之一。铭文内容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

此碑为李邕44岁时所书,用笔清劲,犹是盛唐风范,为历代书家称道。明王世贞评述“李北海(书)翩翩自肆,乍见不使人敬,而久乃爱之,如蒋子文佻达好洒丹青,竟为神也。”

此碑下半部字迹被凿损,上半部字迹较清晰。

宋陈思《宝刻丛编》,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记》等书著录。李思训(651—716年),字建,一作建景,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宗室。唐代书画家。唐高宗时任扬州江都令,武后时宗室遭陷,被迫“弃官潜匿”,中宗复位后才重新为官,玄宗时官至右武卫大将军。工书,善青绿山水,师承隋代展子虔,并加以发展,形成意境奇伟,用笔遒劲,具有装饰意味的青绿山水风格,时人有“国朝山水第一”之评,画史上称其为“大李将军”。明朝董其昌提出绘画的南北宗论,把他列为“北宗”之祖。

李邕(687—747年),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李善之子,少知名,荐为左拾遗。唐天宝初为汲郡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为人辞烈义迈,刚正不阿。天宝元年(747年)被诬奸赃入狱,宰相李林甫令祁顺、罗布奭杖杀之,年70岁。北海文章、书翰、公直、词辨、义烈、英迈皆过人,时称六绝。他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杰出的书法家,善正行草书,文名满天下。《唐书》有传。其书善学王右军,又得力于王献之,行草尤为卓著。由于他天资高,并又善于吸收各家之长,故他的书法风采动人,气宇轩昂,自成家数。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时使用的年号,共29年,始于公元713年,止于公元741年。
李旦(662-716年),初名旭轮,高宗第八子,庙号睿宗。好学通训诂,书法正体,不尚浮华,工草隶书。所书大相国寺碑额为一绝。卒年55岁。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工书法,兼善画。书画评论颇多。为明代著名文人,曾与李攀龙共主文坛,李死后独主文坛二十余年,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倡导复古摹拟,在当时影响极大。卒赠太子少保。著有《弇山堂别集》、《弇州山人四部稿》、《王氏书苑》、《王氏画苑》等书行世。
顾炎武(1613—1682年),初名绛,字宁人,号亭林,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少年时参加“复社”的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后,又参加昆山、嘉定一带的人民抗清起义。入清不仕,改名炎武。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以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亭林诗文集》等著作。

文章标签: 书法 江苏 李思训 将军

猜你喜欢

北宋拓唐集王圣教序
北宋拓唐孔子庙堂碑
宋拓唐虞恭公温彦博碑
元祐秘阁续帖二册
宋拓唐云麾将军李秀碑
宋药继能墓志并盖拓片
宋拓神龙兰亭序
宋苏汉臣监造姜氏铜炉拓片两件
宋太上老君常清静经
宋搨汝帖三册十二卷
宋拓薛绍彭重摹兰亭帖卷
唐 郭家庙碑
宋马测墓志
宋竹林观音像白衣大悲五印心陀罗经秦观书真言拓片
宋张仲荀抄高僧传序
宋拓南朝瘗鹤铭
宋京兆府学移石经记拓片
宋拓定武兰亭序2
0.1495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