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麟(1049~1106),北宋庐州府舒城县人(今安徽舒城人),宋代杰出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1049-1106)享年五十七岁。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进士。李龙眠即李公麟,字伯时,安徽舒城人,因舒城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又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 [1] 

出身名门大族,家藏古器名画法书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好古善鉴,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订世次,辨别款识。长于诗文,行楷书有晋人风。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为至交,系驸马王诜之座上客。熙宁三年(1070)中进士,为中书门下省删定官,后官至朝奉郎。元符三年(1100)病痹告老,居家乡桐城龙眠山,号龙眠居士。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人物、道释深得吴道子旨趣,运笔如行云流水,造型正确,神态飞动;山水气韵清秀,得王维正传;着色山水追李思训心法;画马过韩干。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

他善画人物,尤工画马,苏轼称赞他:“龙眠胸中有千驷,不惟画肉兼画骨”。《五马图》为其代表作。画中五匹大马,由五个人牵引,神采焕发,顾盼惊人。用笔简练,马的一举一动,极其细致生动地表现出骏马运动和性情的特征。他还发展了“白描”画法,创造出“扫支粉黛、淡毫清墨”,“不施丹青,而光彩动人”。他的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除《五马图》外,尚有《临韦偃牧放图》《免胄图》《维摩居士像》《十六小马图》《龙眠山庄图》《辋川图》《九歌图》《洛神赋图》《草堂图》《莲社图》《明皇演乐图》《农节图》《西园雅集图》《明皇醉归图》《维摩演教图》《汴桥会盟图》《白描罗汉图》《海会图》《百马图》等。 [2-3] 

李公麟画了一幅六七个汉子围在桌旁赌博的《贤己图》,图中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有一个人伏在桌上,眼盯盆内的骰子,张嘴急呼,这时骰子转到“六”的位置上。

元符三年(1100)告老,居故乡桐城双溪龙眠山, [1]  [4]  号龙眠居士。他好古博学,善鉴定。不仅能画人物鞍马、神仙佛道,也能画山水花鸟。他对传统绘画作过大量的临摹,同时重视写生,敢于独创。他的人物能从外貌上区别出身份、地域和性格特点。在画法上,他以白描著称。这种善用线描,多不设色的白描,造型准确,神态生动,这样就把传统的线描造型方法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准。对其后代人物画影响很大。他画的山水,亦有创格。工行、楷书,有晋、宋书家之风。后人论其作画“以立意在先,布置缘饰为次”。还长于考古。存世作品有《五马图》《临苇偃牧放图》《九歌》《免胄图》《维摩居士像》等图。《五马图》,纸本浅设色,纵29.3厘米,横22.5厘米。现为日本私人收藏。李公麟善于画马,“每欲画,必观群马,以尽其态”。《五马图》就是李氏根据写生创作的。每匹马各有奚官一人牵引。人、马均单线勾出比例准确,动作生动,清晰地表现出肌肉骨骼的结构,身体的重量感、软硬质感,乃至光泽印象,可代表他画白描的水准。尤见画中马匹、人物的生动神态,不愧为传世杰作。画后有曾纡跋。 [2] 


猜你喜欢

西岳降灵图卷
商九老图卷
商九老图
潇湘卧游图乾隆题字“气吞云梦”
临韦偃牧放图卷
明皇击球图卷
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
法海灵山图册
白莲社图
水墨写生图
双雀图
松风阁诗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玲峰鹁鸽图
梨花诗 行楷
晴春蝶戏图
山堂诗帖
无花果图
0.1303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