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恕(?-977)五代末期至宋代初期的画家,〔北宋〕字恕先,又字国宝,洛阳(今属河南)人 [1] 。
兼精文字学、文学,善写篆、隶书和“八分体”,以楷书最为著名。 [2] 尤其“界画”为世人推重。“界画”是随着山水画发展而派生的一科,主要是画与山水画中有关的亭台楼阁、舟船车舆。《圣朝名画评》中评他的界画,为“一时之绝”,列为“神品” [3] 。
工书,诸体皆能。曾有人得鸟迹篆,忠恕一见辄诵如宿习。清刘熙载《艺概.书概》称:“忠恕以篆古之笔溢为分隶,独成高致。”传有《三体阴符经》、《汗简》、《佩觽》等书。其画风画技在当时和后世有较大影响。
传世作品
传世作品有《雪霁江行图》卷,界画精工,人物生动,上有宋徽宗赵佶题识,确信为真迹,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皇避暑宫图》轴,绢本,墨笔,纵161.5厘米,横105.6厘米,传为忠恕所作,其宫殿楼阁描绘精密工致,法度严谨,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著有《佩觽》三卷,阐述文字变迁并考证正传写错误。又汇编古文字《汗简》,为研究古文字学提供了珍贵资料。 [
作品评价
宋 刘道醇 评曰:画之为屋木,犹书之有篆籀,盖一定之体,必在端谨详备,然后为最。忠恕俱为当时第一,岂其二者之法相近而然邪?可列神品。(《宋朝名画评》)
宋 郭若虚:隋唐五代已前,洎国初郭忠恕王士元之流,画楼阁多见四角,其斗栱逐铺作为之,向背分明,不失绳墨。今之画者多用直尺,一就界画,分成斗栱,笔法迹繁杂,无壮丽闲雅之意。(《图画见闻志叙论》)
明 唐寅:屋宇不用界自恕先始,用界折算无遗,自伯驹始。其后李嵩辈,则是木工界法,终成下品。(《大观录》)
明 文徵明:画家宫室最为难工,故自唐以前,不闻名家,至五代卫贤,始以此得名,然而未为极致。独郭忠恕以俊伟奇特之气,辅以博文强学之资,游规矩准绳中而不为所窘,论者以为古今绝艺。
明 王肯堂:郭恕先界重楼复阁,层见叠出,良木工料之,无一不合规矩。其人世以为狂士而实世外人也,尚能于小艺委曲精微如此。(《郁冈斋笔尘》)
明 陈继儒:郭恕先以篆籀画屋,故上折下算,一斜百随,咸中尺度。(《妮古录》)
清 钱杜:郭忠恕画《清济贯河图》一笔贯四十丈,安能有若是之长笔?大抵笔墨相接处,泯然无痕耳,此即画水之法。(《松壶画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