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犀寿字云纹瓷胎尊,清初,高50厘米,口径22.7厘米,足径16厘米。尊瓷胎,形如觚而略有变形。尊表面及口内沿为紫黑色漆面,刀口内可见朱色漆层,属于“乌间朱线”一类。通体除中部雕有4个篆体“寿”字外,其它部位均雕如意云头纹,口内沿饰连续回纹。足内青白釉瓷胎尽露,中心有青花“大明成化年制”双行楷书款。此种造型为仿制成化青花瓷尊,康熙时多有制作。此尊色泽典雅,雕刻精细工整,以瓷胎作漆器亦不多见。雕漆品种之一。其工艺是用二色或三色漆在器物上有规律地逐层髹涂,至一定厚度,再雕刻花纹,刀刻花纹的侧面露出不同色漆的纹理。此种工艺的纹饰多为如意云纹或蔓草纹。剔犀是雕漆中最早出现的品种之一。

漆器工艺用语。指髹漆时由于黑色漆层较厚,红色漆层较薄,在刀口断面处可见黑色漆层中夹杂的红色漆层似一条红线。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其为景德镇窑在北宋初中期独创的品种。青白釉釉质含铁量低,釉色白中泛青,青中闪白,介于青、白二色之间,故称青白釉。除景德镇外,安徽、福建、湖北等地都有烧青白釉瓷器的窑场。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蓝花瓷的专称。因蓝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属釉下彩。其原料为含氧化钴的钴土矿,以蓝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中一次烧成。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变了青瓷为主的局面,成为明、清两代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

据文献记载,成化青料系用江西饶州乐平出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这种青料含铁量低,没有了宣德青花那种黑斑,其柔和淡雅和透澈的蓝色与宣德青花浓重艳丽的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唐人对黑色釉地上饰以天蓝或月白等色花斑的瓷器的称谓。唐代工匠为了改变黑釉瓷器的单调色彩,创造性地在黑色的铁质底釉上施加以铜、锰、钛、磷酸钙等为原料的釉料,经高温烧制,釉料相互融合、浸润,变化出黑蓝、天蓝、褐色、月白等彩色斑纹,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产地主要有河南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产品以腰鼓最为著名。

20世纪60年代,以陈万里、冯先铭为代表的古陶瓷研究者,先后在河南省的鲁山、郏县、内乡、禹县及山西交城等地发现唐代烧制花瓷的窑址。其制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为黑色或黑褐色釉饰以月白或灰白彩斑,多产于河南鲁山段店及禹县下白峪和山西交城;一类为黑色、褐色或钧蓝釉色饰以天蓝色彩斑,出产于河南郏县黄道窑和内乡二处。这些窑址出土的标本为我们廓清了唐代花瓷的生产状况。

文章标签: 黑色 青花 瓷胎 瓷器 纹饰 家具 品种

猜你喜欢

黑漆嵌螺钿五子夺魁图圆盒
款彩寿庆人物六曲漆屏风
剔红海水游龙纹盒
脱胎朱漆菊瓣式盘
康熙耕织图委角方形螺钿漆盘
黑漆描金山水人物长方盒
朱漆涂金豆身
剔红花卉诗句图笔筒
中国清黑漆嵌螺钿博古图碟
红漆皮奏折匣
黑漆描金藤萝纹圆盘
清干隆剔红蟠螭纹玦形盒
清乾隆款剔红勾莲梵文高足碗
朱砂漆“风景学者”盒子和封面_Cinnabar Lacquer ‘Scholar in Landscape’ Box and Cover 147050
剔彩龙凤集福葵瓣式盘
花瓶
清晚期剔红花形漆碟
0.1667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