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描金百寿字碗,清雍正,高6.5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5.7厘米。清宫旧藏。碗圆形,撇口,圈足。器身内外在黑漆地上饰描金花纹。外壁满绘异体“寿”字百个,寿字沿碗壁纵横排列,字数自下而上依次为17、23、29、31个,相加恰为百寿。内底中心描绘团花纹一,内壁绘团花纹四,其间又以团寿字相间,互为对称。足部环饰涡云纹一周。外底中心描金双线长方框内书“大清雍正年制”三竖行楷书款。描金漆就是在单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其中黑漆地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或紫漆地。根据档案记载,雍正时期制作了大量的描金漆器,其中主要分传统和仿洋漆两种技法。所谓仿洋漆即指仿日本称之为“莳绘”的黑漆描金工艺。“莳绘”主要是在制胎和用金工艺上技艺独到,优于我国,特点是器物胎薄体轻,久不变形,金色光亮。雍正帝一向钟爱沉稳凝重的黑色,这在同时期的瓷器、画珐琅等多种工艺中都有所体现,并成为雍正工艺品的时代特征。因此,以黑色为基色的仿洋漆工艺品在雍正时期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只碗上的描金寿字十分璀灿,显然运用的是我国传统的技法,即在档案中多有记载的“杉木卷胎”再糊麻布的做法。因此可以说这只碗是中外工艺技法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有所谓的“五福”。《尚书o洪范》称:“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乃五福之首,因此寿字成为各类工艺品中重要的题材之一。以寿字做装饰古已有之,清代则更多。该碗于1925年典查号为“丽”字,查“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编号代字汇编”,“丽”字号的原藏地点是古董房,可见此碗之珍贵。在黑色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工艺技法。瓷器装饰手法之一。其工艺是以毛笔蘸调和好的金粉,在烧好的瓷器上描绘图案花纹,然后入炉经低温烘烧而成。描金创烧于北宋定窑,南宋人周密《志雅堂杂钞》记载:“金花定碗用大蒜汁调金描绘,然后再入窑烧,永不复脱。”用大蒜汁调和金粉是利用其天然的粘性。明清的景德镇御窑厂亦常用描金装饰颜色釉瓷器,如著名的宣德鲜红釉描金器、弘治黄釉描金器、乾隆窑变釉描金器等。

中国传统纹饰之一。凡呈圆形的图案谓团花,常见的有团龙、团鹤、团螭、团花蝶等。

即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的作法,于黑漆地上最常见,其次是朱漆地、紫漆地,此盒为朱漆描金。

家具上常用的金漆为《髹饰录》所谓的“罩金漆”,其工艺为在木胎漆地上贴饰金箔,上面再罩透明漆。指日本制造的或具有日式风格的描金漆器。其工艺相当于描金,或称泥金画漆,即用金色描画花纹,有的用一种金箔,有的可达二至三种,浓淡变化,模仿水墨效果。莳绘多以黑漆为地,朱漆地次之。据考古发现,我国的描金工艺在战国时已相当成熟,不过并非漆器工艺的主流。15-16世纪日本的莳绘工艺取得了很大发展,清宫廷对其颇感兴趣,造办处档案中多处提到“倭漆”、“仿倭漆”等,表明了这种工艺原发轫于我国,经日本改造,又返回影响我国的漆器工艺。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专司收贮古玩器皿之事。设于乾东五所之第五所,建筑与四执库相同。现建筑完好。

文章标签: 工艺 描金 花纹 珐琅

猜你喜欢

清剔红胡人献宝图盒
剔彩鱼龙变幻纹葵瓣式三层盒
清剔红三星上寿图八方盒
剔红飞龙宴盒
红漆描金龙舟长方匣
花瓶
剔红枫叶秋虫图盒
清晚期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
清晚期剔红花形漆碟
剔红海兽图圆盒
托盘
彩漆描金云龙纹菊瓣式盘
填漆戗金凤纹莲瓣式捧盒
剔彩百子睟盘
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式盘
剔彩山水人物琮式盒
彩漆戗金花卉纹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