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纹四足方鼎,清乾隆,高14.8厘米,宽13.3厘米。

此鼎体呈长方形,平折沿,束颈,口上有双立耳,平底,四柱足。腹部四面均饰有雷纹和直纹,直纹居中,雷纹环绕于直纹四周。外底中央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楷书款。此器是清宫造办处仿照西周早期的青铜方鼎制作的,不过二者的区别也很明显。

西周早期的方鼎为直颈,而且这个时期的雷纹线条流畅。而雷纹四足方鼎则颈部内收明显,造型相对古板,雷纹装饰线条生硬,结构规整。此鼎内还有烟熏的痕迹,表明该鼎已被派作香炉使用。由近似“丁”字形的线条互相勾连组成。此种纹饰盛行于晚商至周初,战国时再度流行。

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一种,原为食器,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后逐渐成为祭祀、征伐、丧葬等活动中陈设的一种礼器。同时,鼎也是贵族进行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时最重要的礼器之一,所谓“钟鸣鼎食”,即指代贵族。此外,鼎也被作为王权的象征,《左传》宣公三年记楚庄王问鼎中原,即窥视中原王权之意。鼎数目的多寡有着严格的等级区别。即: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

也称香熏,为焚香用具。瓷熏开始出现在三国东吴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比较流行。它的出现是为了适应当时贵族子弟“无不熏衣剃面,敷粉施朱”的生活习俗的需要。明清时期瓷熏的造型和装饰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标签: 时期 雷纹 贵族 线条 区别 王权 乾隆

猜你喜欢

微型瓶
地平经纬赤道日晷仪2
庙钟
香炉
蕉叶纹四足方斝
微型花瓶
辽海卫中千户所百户印
铜镀金月象演示仪2
葡萄酒船(尊)_Wine Vessel (Zun) 20635
鸭形铜薰炉
带盖的茶壶
狮子
带盖的杯子
A bronze tripod vessel and cover
香炉
铜簋身
三脚船的古代设计
有盖的盒子
0.279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