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双千里镜象限仪,英国伦敦制造,附铁架通高146厘米,弧盘半径50厘米。清宫旧藏。

仪弧盘刻有0°到500°和0°到90°两组刻度,在弧盘的一直角边下面有一望远镜,固定不动,作为定表;另在弧盘象限中心安有一可移动的望远镜,作为游标。两架望远镜均长55厘米,筒径2.5厘米,观测目标呈倒像,内有十字丝,为开普勒式折射望远镜。在象限仪盘下面安有纵、横两个半圆形齿轮,可调控仪盘,用于测远距离观测点的水平面的角度或测垂直面的角度。

象限仪弧盘上镌英文:“MadebyTheWrightInstrumentMakertoHisRoyalHighnessGeorgePrinceofWALES”。“TheWRIGHTInFleetStreetFecltBarbotLondon”。中文为:“伦敦佛里特大街赖特仪器制造商为威尔士亲王乔治殿下制造”。

该象限仪曾在乾隆年进行的大地测量中使用。平面上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把平面分隔出的四部分中的任何一部分。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象限,每一象限90°。仪器上用于观测目标且可游动的指示器。为确定望远镜的视线方向,在光学系统焦面上特制的固定标记。天文观测中用以瞄准导星。其有两种形式:(1)在焦面上安装十字形蜘蛛丝,需有视场照明装置而成暗丝亮视场。(2)在焦面上安装带十字刻线的玻璃板,加适当的照明而成亮丝暗视场。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片双凸透镜分别作为物镜和目镜,使放大倍数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后人们将这种光学系统称为开普勒式折射望远镜。用透镜作物镜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架折射望远镜于1609年由伽利略创制,其以凸透镜作物镜,凹透镜为目镜,名为伽利略式望远镜。后来又有经开普勒改造的一种望远镜,是以凸透镜作物镜和目镜构成的,名为开普勒式望远镜。早期折射望远镜的物镜都是单透镜,其色差和球差相当严重,如将物镜焦距加长,便可减少这种影响。18世纪20年代第一个消色差物镜诞生,但直到19世纪晚期才得到广泛应用。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为亲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袭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级称为和硕亲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贵族亦有封亲王者。

文章标签: 望远镜 弧盘 象限仪 观测 亲王 透镜 焦面

猜你喜欢

八角形盖的罐子
解放杯(Jüe)
微型花瓶
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
花瓶
四灵八卦镜
铜鉶(身)
古代设计的烧杯
地平经纬赤道日晷仪
花瓶
香炉
铜簋身
绿皮包铜镀金花火镰
锡方形一品锅
旅行者的祠与狮子上的文殊(文殊菩萨)图
铜蚰龙耳圈足炉
微型瓶
香炉
0.2761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