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镀金染牙箱童子风扇,清中期,内务府造办处制作,高63厘米,宽42厘米×38厘米。一童子笑容可掬地跪坐在基座上。基座内放置着由发条带动童子动作的机械装置,上弦孔开在基座一侧,基座外层用染色的象牙片粘贴装饰。童子一手持扇,一手握方巾,一副时时听候召唤的姿态,时刻准备着为主人驱暑、擦汗。这件玩具以暑日生活中挥扇纳凉的动作为原型,将复杂的机械传动借助一稚嫩清秀的童子造型来完成,既符合常理又别具巧思。上弦后,童子会手持扇子上下挥动。这是一件兼具实用功能的玩具。将象牙雕刻成所需物件,再行染色加工,所成之器称为“染牙”。

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也称之为台座、台子、座基、底座,通常是指垫衬在佛座下面的方(长)形石台。发条是一条带有节结状的长铜带,这种钢带具有坚韧的弹力,卷紧之后不会放松逐渐弹回,同时释放力,使钟表转动起来。


文章标签: 童子 内务府 玩具 染色

猜你喜欢

仙阁人物多宝镜
铜镀金四方委角粉盒
铜台几式炉
有盖的盒子
浪花纹小壶
青铜盖杯
石楳款锡壶
宣德款栗褐色铜炉
香炉,大象形手柄
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
铜方簋(缺盖)Remarks: Title revised as 铜簠身 (20181030) but the signed document remains the use of 铜方簋(缺盖)
香炉
大口水壶或花瓶
雷纹四足方鼎
兽耳八卦铜壶滴漏
绿皮包铜镀金花火镰
花瓶
云龙纹博山炉
0.3303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