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凤蝠如意,清,长42.7厘米。

如意青玉质,如意头灵芝形,上饰蝙蝠衔符节,配以灵芝纹。柄部修长弯曲,拱面上浮雕凤纹和万年青等图案。

《晋书》记载:王敦“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边尽缺。”唐代诗人李贺《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中有:“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之句。可见晋唐时代,我国已有如意。当时如意的功能主要是用来搔痒。

作为工艺美术品的如意,以清代为多,明代亦有但今天已少见。如意的品类有珐琅如意、木嵌镶如意、天然木如意、金如意、玉如意、沉香如意等等。康熙年间,如意大量出现在皇宫。溥仪时期,如意仍是皇帝与后妃们的把玩之物,寝殿中、宝座旁随处可见,取吉祥、顺心之蕴义,甚至皇帝还以如意赏赐亲近的王公大臣。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纪传体晋代史。(唐)房玄龄等撰。一百三十卷。修撰者凡21人,此外唐太宗撰写宣帝(司马懿)、武帝(司马炎)两记和陆机、王羲之两传后论,故旧本亦题“御撰”。唐朝之前,记载晋史的书籍颇多,唐初流传的有臧荣绪等18家之著。房玄龄以臧著为底本,参考诸家,撰成本书。《晋书》记载上自司马懿(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之祖)、下到刘裕代东晋(317-420年)建南朝宋的历史。同时,还记述了十六国政权的状况。本书增立“载记”,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等十四国皆入“载记”,仅前凉、西凉入“列传”。本书辞藻绮丽,多记异闻,对史料的取舍鉴别不甚注意,为其缺点。但因诸家晋史已然不存,且《晋书》对当时的文献旁征博采,因此从广泛保存史料的角度来看,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又称“奇南香”,植物名。瑞香科,常绿乔木。芯材为著名熏香原料,产于印度、泰国、越南等地。据称其脂膏凝结为块,入水能沉,故名“沉香”。在我国历来是较为珍贵的木材之一,除用作香料外,也用来制作文房器具、家具饰件及小型工艺品等。传统家具中一种体型宽大的坐具,亦称“御座”。明以后,随着皇权制度的强化,宝座成为帝王御用坐具的代名词,象征着帝王的权威。《明史》载,明神宗时,宦官冯保窃权,“帝御殿,保辄侍侧”。当时的吏部都给事中雒遵进言:“保一侍从之仆,乃敢立天子宝座,文武群工拜天子耶,抑拜见中官耶?”将宦官立于宝座之侧视为亵渎皇权的大不敬行为。

宝座大多摆放在宫廷正殿明间的中心或显要位置,单独陈设,极少成对。在宝座的背后还要放置一个较大的座屏,两边放置甪端、香筒、仙鹤、蜡钎等器物,格外尊贵、庄严。皇帝端坐在宝座之上,俯视群臣,“君临天下”,充分体现出帝王的权威,以达到“明制度,示等威”的目的。

文章标签: 宝座 如意 皇帝 晋书 珐琅

猜你喜欢

蒋廷锡绘梅雀图康熙帝书雪梅诗折扇
小风扇2
泥蛐蛐罐
泥制猪
蛐蛐罐
栽绒黄地花卉地毯
端午五毒袋
画珐琅开光手炉
松石雕花填金鼻烟壶
琥珀刻诗鼻烟壶
小飞机
洋药面
铜钱编狮子2
龙井茶
金漆盒式火燫
骨质麻将牌
铜杵臼
小火车
0.1886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