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面贮墨汁处,或称墨池,多为深凹小池。砚池多有富于装饰性者,以安排之巧、形状之奇或纹饰雕刻取胜。夔,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似龙,一足。《庄子·春秋》中记载:“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夔纹即这种独脚龙的侧面图案。玉器上的夔纹,最早见于商、西周时期,多见于彝器上。夔纹在玉器上出现的时间很长,自商、周至今,一直在玉雕工艺纹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战国和汉代尤为兴盛。玉器上的夔纹线条比青铜器上的柔和,阴刻线除单线外,也有双刻线。
黄任(1683—1768年),号莘田,福建永福人。康熙壬午(四十一年,1702年)举人,官粤东四会令(广东端州知县)。工诗,有砚癖,康熙时期收藏上好砚十方,名其斋为十砚斋,自号十砚先生。有《香草斋集》、《秋江诗集》传世。原名“香草斋”,为清初福州永泰县诗人黄任所居,在福州南后街光禄坊口早题巷。黄任,字莘田,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乡试举人,曾任端砚产地广东高要县知县。黄任爱砚成癖,当他罢官回乡时仅带回十方砚,遂改称“香草斋”为“十砚轩”,并自号“十砚翁”。黄任的“十砚”多为当时著名制砚名家顾二娘所制。林佶,字吉人,号鹿原,福建省侯岗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工书,善篆、隶,尤精小楷。家多藏书,著有《朴学斋集》。平生喜藏砚刻铭。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他61岁尚在。
余甸,字田生,初名祖训,字仲敏,福建福清人,寄籍南平。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进士。其以文章书法名冠一时,闲暇集古今法书,作篆、隶、行、草。喜鉴藏砚,所藏多刻砚铭。林佶字吉人,号鹿原,闽侯人。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家富藏书,工书法,尤善写书版,汪琬的《尧峰文抄》、陈廷敬的《午亭文编》、王士祯的《渔洋山人精华录》和《古夫于亭稿》等,皆其精写上版,藏书家称为“林氏四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