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清初期,身长118厘米,两袖通长144厘米,袖口宽12厘米,下摆宽102厘米,前后裾长23厘米,左右裾长20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形式为圆领,右襟大衽,四开裾,素接袖,马蹄形袖端。黄色云龙纹实地纱面,黄色四合如意云纹实地纱里。镶深蓝色勾莲纹漳绒领、袖和蓝色素面实地纱接袖。这种服装上镶漳绒领、袖边的做法与清代中后期镶石青色缎领、袖边的做法迥然相异,也可谓是清代早期帝后服装的装饰特点之一。袍身以妆花技法织彩云金龙纹八团,其中前胸后背及两肩正龙各一团,下襟前后行龙各二团。这种饰八团龙纹样、四开裾、没有中接袖形制的明黄色袍是清代初期皇帝穿用的龙袍,直至乾隆朝清代帝王服饰全面定型化之后,它才退出了皇帝的龙袍系列,在清代服饰发展史上消失。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丝织物名称。即在纱地上织彩色花纹,是纬线起花织物的一种,多用于各种夏季服饰。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一种起绒丝织物,因福建漳州是其著名的产地而得名。其织法是先用起绒杆将经线织成毛圈,然后在织物上绘花,再根据需要把图案处的绒圈割断,形成紧密簇立、色泽柔和的绒毛,利用绒圈与绒毛的不同纹理显现花纹,具有花、地光度反差较强的装饰效果。印身侧面无雕琢,平面施刻印款或无款。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

文章标签: 图案 织物 纹饰 特点 装饰 花纹 黄色 服饰

猜你喜欢

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
蓝色暗花缎拉锁绣荷花山水纹绵袜
蓝色宁绸紧身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刺绣荷包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油绿色云龙暗花缎绵行服袍
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
香黄缎暗云龙织金团龙龙袍(拆片)
浅杏黄缎绣五谷丰登绵袜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
驼色缎平金百鸟纹绵袜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
浅绿绸绣凤头绵袜
绿地喜相逢八团妆花缎棉袍
0.1228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