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清初期,身长138厘米,两袖通长184厘米,袖口宽14厘米,下摆宽134厘米,左右裾长85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形袖端。在黄色云龙纹直径纱地上以妆花技法织彩云金行龙八团,另在两袖端织行龙各一。领边镶蓝色团龙纹织金缎边和赤金白银二色边各一道。此袍形制和纹样均十分独特:其领边宽度极窄,仅0.7厘米,而通常领宽约10厘米;接袖和马蹄袖均为明黄色,与衣色同,而通常所用为石青色,与衣色异;无女服典型的标志——中接袖,但其裾前后不开而左右两开及开裾高达85厘米等形制又呈现出典型的女服特征;前后下襟的两团龙装饰部位很高,紧邻胸部,远离下摆边,而通常为紧邻下摆边;全身所饰八团纹样均为行龙,这样的纹样较通常正、行龙各四团的纹样等级更低。这样的八团龙袍在故宫藏清代服饰中唯此一件,弥足珍贵。其独特的形制不见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光绪五朝《大清会典》等有关服饰典制之记载,综合考察其纹样、形制和工艺特征,它应是服饰制度尚未完全定型化的清初顺治时期后妃穿用的吉服之一种。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丝织物名称。即在纱地上织彩色花纹,是纬线起花织物的一种,多用于各种夏季服饰。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亦称“直纱”,是一种纬线粗于经线,两经纠绞交织的织物,属纱罗组织,外观呈方孔状。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一种身尾卷曲的龙形纹样。此纹饰仅见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上,它存在的时间较短,是青铜器断代的重要依据。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指颜色金黄而略呈赤色的黄金制品。黄金因稀有而珍贵,但更为珍贵之处在于它本身所具有的其他金属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空气中不氧化;它熔点高,一千多度的高温仍可保其夺目光辉;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抗腐蚀性,并具有美丽光亮的颜色。故人们将其保值作用看得很重。中国习惯在金饰品上标注“足金”、“赤金”、“足赤”、“千足金”等等。“足”即足金,也就是纯金。“赤”即赤金,指成色好。实际上,足金与赤金的含金量只有99.99%,即所谓“金无足赤”。书名。简称《清会典》。清官修政书。康熙时初修,雍正、乾隆、嘉庆、光绪各朝迭加续纂。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成书一百六十二卷;雍正十一年(1733年)成书二百五十卷;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成书一百卷;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成书八十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成书一百卷。采取“以官统事,以事隶官”的写法,以政府机构为纲,系以各种政事。各朝所修《会典》叙事时间相接,汇编清代各官衙的执掌、政令、事例及职官、仪礼等制度,为研究清代典制的重要资料。各书成书时均有殿本。记载一个朝代官署职掌制度的书。唐代时有《唐六典》,虽为六,实包括中央地方所有官署的体制。明清时改称会典,仍以六部为纲。清又有会典则例与会典并行。典章制度。

文章标签: 纹样 形制 服饰 颜色 特点 制度 会典 工艺 行龙 织物 赤金 黄色

猜你喜欢

大红绸画花驾衣
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吉服袍
金镶珠宝帽顶
黄地勾莲地毯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
金累丝花囊
黄色金龙妆花纱男朝袍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
金黄色暗团龙缎扫雪貂皮行褂
砗磲顶皮吉服冠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
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0.1380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