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纱缀绣八团夔凤纹女单褂,清乾隆,身长146厘米,两袖通长134厘米,袖口宽21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裾及后裾长83厘米。清宫旧藏。褂圆领,对襟,平袖口,裾左右及后开,衣上有蜜蜡扣4枚和铜镀金錾花扣1个。褂以石青色暗团龙实地纱为地,缀补八团夔凤纹,下摆无纹饰。八团夔凤纹皆以缉线绣成,先在黑色实地纱上以五彩缉线绣夔凤及缠枝勾莲纹,再缀补于褂上。颜色以金色、蓝色、绿色为主色调,其它红色、粉色、白色、黑色、黄色等间饰其中,色彩搭配得当,柔和明丽。此褂缉线匀细,绣工精美,是清乾隆朝的女吉服褂。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蜜蜡与琥珀、金珀同类,都是有机矿物,成分是松脂,主要含碳、氢、氧等化学元素,带负电性,非晶体,硬度为2—2.5,比重为1.05-1.09。蜜蜡体轻,性脆,不透明,颜色为黄红、浅黄色的较差。蜜蜡可用于制作工艺品。因其硬度低、熔点低、性脆等特性,所以不宜雕作大件器物,多用以雕刻小型工艺品及小摆设。蜜蜡与琥珀、金珀的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以波罗的海沿岸生产的最为著名,我国亦有出产。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刺绣的技法之一。以龙抱柱线(即在一根强捻的合股线上再缠绕一根强捻的合股线,这种绣线称为“龙抱柱线”)为绣线,再另用一种线把龙抱柱线平钉在底衬之上,或勾边,或绣花,这种刺绣方法即缉线绣。一种刺绣针法。此种针法多出于北京及沈阳地区,其特点是只用硬的包梗线圈钉出花纹的轮廓线,而不用丝线绣出花纹内部。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唐宋之时,工艺品上大量出现花卉图案,这一习俗一直影响到明清,莲花纹成为器物上最常用的花卉纹饰之一。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清代的一些莲花图案或蕃莲图案在花卉旁往往带有细长的枝蔓,称之为勾莲纹。

文章标签: 图案 纹饰 蜜蜡 彩瓷 缉线 青花 花纹 工艺品

猜你喜欢

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香色云龙直径纱平金团龙单袍
香色夔龙凤暗花绸皮行服袍
黄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
银灰色方胜纹暗花缎袄
皇太极皂靴
石青纱妆花云蟒纹单朝袍
石青缎貂皮行褂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石青色织金妆花缎彩云团龙纹褂
明黄色纱缀绣八团龙袍
蓝色宁绸紧身
石青色缎织金团龙朝裙
绿色缎海棠菊花纹狗衣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蓝色暗花缎拉锁绣荷花山水纹绵袜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
0.1353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