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色暗花勾莲百蝠纹漳缎袷袍,清乾隆,身长144厘米,两袖通长168厘米,袖口宽18厘米,下摆宽124厘米,左右裾长81厘米。清宫旧藏。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左右开,镶中接袖,黑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以香色暗花勾莲百蝠纹漳缎为面,月白色暗花绫作里。领、袖边绣梅花、水仙、石竹、灵芝和蝴蝶、蝙蝠、五彩云等纹样,含有“灵仙祝寿”、“和美幸福”等吉祥寓意,表达了穿用者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此袍以漳缎为面料,这种面料的服装在故宫所藏清代服饰中数量稀少,故此袍亦颇具特色。此袍式为吉服袍,但前后身及两肩除面料本身具有的暗花纹外并不另施彩纹,这一装饰方法不见于清代相关的服饰典制记载。综合此袍式样及领、袖边纹样等因素考察,它应是乾隆时期妃嫔或福晋于春秋季穿用的吉服袍。领口系黄条,上墨书:“香色漳绒镶领袖袷袍一件”,“乾隆四十年闰十月初五日收”。景德镇窑生产的明清瓷器上经常采用的一种图案。常见于青花、彩瓷上,是把单独的花朵以勾线连结起来,构成具有多变的形式活泼或具图案效果的纹饰。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蕈的一种。食用灵芝,有强筋骨、益精气的滋补作用。灵芝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具有吉祥长寿的寓意。灵芝的出现,预兆着国泰民安,世事昌达,所谓“圣人休祥,有五色神芝含秀而吐荣”(《神农本草》)。《瑞应图》也称:“芝英者,王者德仁而生。”灵芝图案多出现于各种材质的古代艺术品和建筑彩画中。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吉服袍,包括龙袍和蟒袍,在皇帝生日、年节等喜庆日子穿用。龙袍惟皇帝可穿用,列十二章,绣金龙九条,间饰五彩云蝠,下摆饰八宝立水,款式为圆领右衽大襟,四开裾,马蹄袖口,窄袖加接袖。蟒袍为皇太子、皇子、亲王及亲王世子穿用,又称花衣,饰四爪蟒九条,依等级分别用杏黄、金黄、石青等色地。

典章制度。对满族王公贵族妻子的称呼,实为汉语中“夫人”的满语音译。福晋有嫡、侧之分,正妻称“嫡福晋”,妾称“侧福晋”。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一种起绒丝织物,因福建漳州是其著名的产地而得名。其织法是先用起绒杆将经线织成毛圈,然后在织物上绘花,再根据需要把图案处的绒圈割断,形成紧密簇立、色泽柔和的绒毛,利用绒圈与绒毛的不同纹理显现花纹,具有花、地光度反差较强的装饰效果。

文章标签: 图案 春秋 彩瓷 织物 时期 灵芝 乾隆 青花

猜你喜欢

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蓝色宁绸紧身
石青二则团龙暗花缎夹朝袍
黄色云龙妆花缎夹裤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银灰色方胜纹暗花缎袄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
石青缎貂皮行褂
栽绒古铜色蓝卍字边米黄地勾莲毯
石青色织金妆花缎彩云团龙纹褂
金累丝花囊
明黄色缎绣云龙貂镶海龙皮朝袍
皇帝行服冠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黄缎织金团龙袷袍
明黄色大洋花纹金宝地锦
0.0915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