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色缎妆花八团喜相逢绵袍,清乾隆,身长139厘米,两袖通长182厘米,袖口宽20厘米,下摆宽129厘米,左右裾长78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右衽,马蹄袖端,裾左右开。石青缎绣五彩花卉领、襟边及接袖,石青缎缘,石青素缎绵袖,湖色万字曲水小团龙暗花绫里,絮薄绵。银镀金光素扣5枚。绵袍面料为香色素缎地,饰妆花八团喜相逢图案,间饰五彩翔凤、鹿驮宝瓶、折枝花卉以及楼阁亭台等。构图疏朗,配色典雅,沉稳中不失华丽。妆花织造精致,捻金匀细,提花清晰,虽金线光泽不及平金亮丽,但织物相对较为耐磨。此件为清嫔吉服。附黄条,上墨书:“乾隆十四年正月二十二日收,王常贵呈览,香色缎织五彩百蝶女绵袍一件”;“香色缎织八团五彩双蝶无水绵袍一件”。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有多种图案表示喜相逢,如两只喜鹊相向而立,两个笑脸小儿相对而立,或为两只蝴蝶相向而飞,寓意吉祥。

清代古建旋子彩画藻头部位所用图案之一。是“一整二破”图案的变形,宽度介于“一整二破”和“勾丝咬”之间。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古建筑彩画绘画的一种题材。清代中期之前多画绿叶子花卉,清代晚期画黑叶子花卉。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有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果实等。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用金线在绣面上盘出图案的一种针法。其绣法是用金线、丝线两种线沿纹样外缘逐步向内铺扎而成,金线为铺线,丝线为钉线,行与行之间钉线相互间隔,形成桂花形,直到绣满纹样为止。此种针法在明清时期为京绣、苏绣所常用。

文章标签: 图案 花卉 金线 妆花

猜你喜欢

栽绒金地蓝色团蝠纹毯
绿地缎海棠菊狗衣
黄缎妆花云龙纹女绵褂
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
酱色呢彩绣凤穿花纹炕毯
黄地勾莲地毯
黄色暗团龙江绸玄狐皮端罩
点翠勾莲寿纹头面
黄熏皮行裳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蓝缎妆花彩云金龙纹天马皮男朝袍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红色纳纱彩绣龙凤辑米珠高靿绵袜
元青绸缀纳纱二方补绣鹭鸶补服
黄缎织金团龙袷袍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明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单袍
石青缎貂皮行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