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清顺治,身长116厘米,两袖通长142厘米,袖口12厘米,下摆102厘米,前后开裾长34厘米,左右开裾长20厘米,前胸后背团直径23厘米,两肩及下摆前后团直径22厘米。清宫旧藏。袍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裾四开。袍以二至三色晕的方法在蓝色暗缠枝莲纹实地纱地上彩织八团云龙纹。蓝色缠枝莲纹漳绒领、袖边,镶丝织人字绦及石青素缎边,内衬蓝色暗缠枝莲纹直径纱里,缀铜鎏金錾花扣四。此袷袍为清代皇帝吉服,织工细密匀称,其形制、纹饰、色彩等都表现出清初的服饰特征。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丝织物名称。即在纱地上织彩色花纹,是纬线起花织物的一种,多用于各种夏季服饰。

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开于衣服的右侧。中国传统装饰花纹之一。所绘花朵系以植物的枝干或蔓藤作骨架,枝叶相互缠绕,构成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的图案,统一中寓变化。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和缠枝宝相花等多种纹样。

中国传统装饰花纹形式之一。其绘花朵上下周转,枝叶相互缠绕成图案形式,有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等。以莲花为主题者,称缠枝莲。莲花是随佛教的传入而在中国的工艺品上流行开的。魏晋南北朝时佛教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莲花便作为佛的象征而广泛出现在中国的工艺品上。南北朝时瓷器上的莲花瓣装饰十分普遍,成为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标志性的纹样。此后,莲花就成为瓷器装饰中最普遍的纹样之一。

清代的一种暗花纱织物。无纹饰的地部为平纹交织,密度较大,显花的部位为左右两根经线相纠绞交织,密度较小,形成纱孔,虽为单色,也能显露出纹饰,故称实地纱。

陶瓷器装饰纹样之一种。明、清两代是陶瓷器以龙纹为装饰的全盛时期,主要采用釉上、釉下彩绘方法,亦有印花、刻划等工艺。龙的体态有较多变化,常见有云龙、戏珠龙、海水龙、螭龙、行龙、立龙、正面龙、侧面龙、夔龙等。一种起绒丝织物,因福建漳州是其著名的产地而得名。其织法是先用起绒杆将经线织成毛圈,然后在织物上绘花,再根据需要把图案处的绒圈割断,形成紧密簇立、色泽柔和的绒毛,利用绒圈与绒毛的不同纹理显现花纹,具有花、地光度反差较强的装饰效果。亦称“直纱”,是一种纬线粗于经线,两经纠绞交织的织物,属纱罗组织,外观呈方孔状。

古代金属工艺装饰技法之一。近代称“火镀金”。此术在春秋战国时已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而金则附着于器面不脱落。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文章标签: 织物 装饰 花纹 中国 工艺 方法 经线 图案 蓝色

猜你喜欢

石青纱妆花云蟒纹单朝袍
染骨镶石领约
油绿色云龙暗花缎绵行服袍
蓝缎妆花彩云金龙纹天马皮男朝袍
绛紫色绸绣桃花团寿镶貂皮夹马褂
明黄色八团云龙寿字妆花缎女夹龙袍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皇帝行服冠
黄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金镶珠宝帽顶
蓝色缎金线绣麒麟图挂屏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明黄色江山万代暗花绸貂皮褂
黄缎织八团金龙绵袍
石青缎织金团龙寿字棉褂
砗磲顶皮吉服冠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黄缎织金团龙袷袍
0.0773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