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色缎织金团龙朝裙,清康熙,腰围98厘米,腰高17厘米,裙长124厘米,下摆197厘米,带长75厘米。清宫旧藏。

此为清代皇后或皇太后春秋礼服之一,上部为红色团龙四合云纹织金寿字缎。下部襞积为五彩云龙妆花缎,饰石青片金缘,三色金窄边,镶海龙缘,红色素缎里。絮薄绵。左右各有铜镀金錾花扣一枚,红色织金缎腰带两条,湖色素纺绸腰带一条。上部面料为红色四合如意云纹二龙捧金寿字图案,花纹凸起有浮雕感。石青金行龙饰五彩云纹图案,用月白色丝钩边,织造精细,花纹清晰,构图饱满规整,配色华丽庄重,是目前故宫博物院藏品中唯一的系带式皇后朝裙。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而成,以鲁国事为主,兼涉列国。《春秋》所述的历史时间跨度为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其文字简单,长不过40多字,短的只有一个字,故后来许多人为之作注,汉代以前主要有《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宋代胡安国的《春秋传》在明清两代影响也很大,成为明及清乾隆以前士子必读之书。彩瓷品种之一。“五彩”意为多彩,且一般来说,其中必含红彩。在已高温烧成的白瓷或已绘局部图案的青花瓷上以红、绿、黄、紫、黑、蓝等彩描绘图案纹饰,再经彩炉低温烧成。再配以其它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按生产工艺之不同,通常人们将五彩分为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两大类。
五彩是在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宣德时已有五彩,但明代釉上彩以红、绿、黄三色为多,嘉靖、万历时期的官窑釉上彩瓷,以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彩相结合,称青花五彩。清康熙朝发明了釉上蓝彩、金彩和光亮如漆的黑彩,使釉上五彩成为彩瓷的主流。自雍正朝始,粉彩盛行,五彩只作为仿古瓷少量生产。五彩烧成温度略高于粉彩,不如粉彩般有柔软感,故又称“硬彩”或“古彩”。
妆花是云锦中的一种,属于提花丝织品,有妆花缎、妆花绢、妆花罗、妆花纱等。其特点是织造工艺复杂,色彩多而变化丰富。织造方法系用各种颜色的绒管对花纹的各个局部做通经断纬的挖花妆彩,因而织物的背面有彩色拋绒(或称回梭绒)。因其彩纬多,故织料较厚重。古建筑彩画贴金工艺做法。片金即成片的金,纹饰的外轮廓线沥粉,整个纹饰画面贴金。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纹饰或物象的一种雕塑。按凸起高度的不同,可分为高浮雕、深浮雕、浅浮雕等,也有几种雕刻技法结合使用的形式,多见于高精繁杂的雕刻作品。

一种中国古代传统图案,又称“跑龙”。龙的造型特点是,龙头向前,尾在后,头为侧面,四肢两前两后、各为一蹬一伸。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官名。明清江南织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织作“上用”和“官用”绸缎布匹事务。明代由提督太监出任。清代选派内务府司官担任,称织造监督。驻江宁(今南京)、苏州、杭州等三处,每处一人。统属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由缎库郎中具体负责考察评定。织造在驻地以钦差官身份出现,与地方最高长官平行;并且充当“圣上”的耳目,密报所在地方官声民情,往往由皇帝亲信出任。

文章标签: 春秋 图案 红色 工艺 纹饰 内务府 彩瓷 花纹

猜你喜欢

蓝色八团彩云金龙妆花纱袷袍
大红水波纹羽纱单雨衣
栽绒黄地盘龙靠背毯
蓝色缎金线绣麒麟图挂屏
黄色云龙妆花缎袷朝袍
石青龙凤勾莲暗花纱描金云龙单朝袍
黄色云龙妆花缎夹裤
大红色缎绣花卉彩帨
大红色绫缀葵花纹袷驾衣
明黄色八团云龙妆花缎袷褂
黄熏皮行裳
红色纱地满绣回纹平金云龙袷褂
栽绒金银线边地莲枝地毯
刺绣荷包
石青纱妆花云蟒纹单朝袍
明黄色江山万代暗花绸貂皮褂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点翠嵌珠后妃朝冠
0.0892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