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月色缂丝海棠袷大坎肩,清晚期,身长139厘米,肩宽40厘米,下摆宽116厘米。清宫旧藏。大坎肩圆领,无袖,对襟。品月色海棠纹缂丝面,月白色素纺丝绸里。衣襟上有铜镀金球形錾花扣1枚和铜镀金福寿双全纹扁圆形扣4枚。里襟第四扣处垂品月色缂丝梅花飘带2条,左右开裾处垂藕荷色缂丝兰花飘带各2条。下摆为百褶式。通身衣缘镶黑色万字曲水纹织金缎边一道,此外还施加如意云头纹,镶蓝色菊花纹和黄色水仙纹等多层绦边,这反映了清晚期女装的流行风尚。坎肩是清代后妃日常穿用的便服,穿着在便袍、衬衣外面,穿着场合比较随意,与里面的衬衣、便袍的颜色搭配也随其所欲。中国传统丝织工艺品种之一。其历史悠久,起源不晚于公元7世纪,流行于隋唐,繁盛于宋代。其织法以生丝为经,熟丝为纬,先将预定的图案纹样以墨线勾稿,画在经线面上,然后用几只乃至几十只装有不同色纬的小梭,依照纹样的轮廓和色彩以小梭、拨子等工具,用平戗、搭梭、长短戗、木梳戗、环缂(音刻)、掼缂、双子母经、绕、勾边线等多种技法,将多种彩色纬丝分段缂织,按图稿所示与经线交织,形成“通经断纬”。织物表面只显彩色的纬纹和单色的地纬,正反两面花纹和色彩一致。由于采用局部回纬织制,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即花纹与素地及色与色之间呈小空或断痕,“承空观之,如雕镂之象”,故名缂丝,又名刻丝、克丝、刻色等。

宋代缂丝大都摹缂名家书画,北宋时以定州的缂丝最为有名,南宋时以淞江朱克柔的缂丝最负盛誉。明清时除缂织书画、诗文、佛像外,还缂织袍服、屏风、靠垫等,尤以苏州缂丝最为精美。由于缂丝工艺繁复,一件成功的作品,所用人力物力非普通人家可以承受,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落叶小乔木,叶子呈椭圆形,花白色或淡粉红色。果实亦称海棠,球形,味酸甜。服装开襟形式之一,衣襟于前身正中竖直对开。中国古代织物颜色名。不同时期深浅略有不同,基本介于淡蓝与中蓝之间。

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以缎组织为基础组织,以金线为主体表现,大量用金的丝织品。

亦称库金,是清代宫廷御用品,因织成后要交清宫内务府存放于缎库而得名。纹饰多为金线织出的显花,但有时也使用银线。不论织金、织银,同属一类品种。织金有织金锦和织金缎之分。传统装饰纹样之一。常与梅、兰、竹一起被喻为四君子,为文人所喜爱。

镶滚的花边。

文章标签: 缂丝 工艺

猜你喜欢

油绿色素缎袷行服褂
石青色织金妆花缎彩云团龙纹褂
嵌米珠珊瑚素钿子
行服带
石青色缎织金团龙朝裙
油绿色云龙暗花缎绵行服袍
粉色风景纹暗花绫绵袍
金黄团寿云龙纹织金缎棉袍
明黄色绸绣云龙棉袜
草绿色绸绣牡丹团寿夹马褂
青色缎平金锁绣寿字纹帽头
明黄暗团龙里双喜皮马褂
银灰色方胜纹暗花缎袄
皇帝行服冠
石青二则团龙暗花缎夹朝袍
蓝色宁绸紧身
湖色团花事事如意织金缎绵马褂
黄色云龙妆花缎夹裤
0.1539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