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制铜镀金简平仪,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宫造办处制作,星盘直径32.1厘米。清宫旧藏。简平仪分三重:上重盘为北地平盘,外周圈刻十二月份,每月30°,次内刻十二时辰,盘中心为北极,上附时刻盘。中重盘为天盘,其一面为北极恒星盘,上刻阴历日、赤道十二宫、周天360°、二十四节气、赤经线、黄道、银河系,沿赤道布列二十八宿,并按一至六等星标注。天盘的另一面为赤道南极恒星盘,除星象图有变化外,其余与北极恒星盘大致相同。下重盘为南地平盘,盘心象征着南极,中心设时刻盘、大游标,盘面刻有更线、节气线、日出没线等。简平仪顶端附提环,上端镌刻“简平仪”,下端镌刻“康熙二十年岁在辛酉仲夏制”铭文,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所制造。因此简平仪未设置窥管,无法进行实测,但通过演示可求日出、日落时刻,日出、日入五更时刻,某时刻上中天的星,某时月在某方等。如求某时刻上中天的星(上中天的星即指某星通过子午圈的现象),即将北极恒星盘向左旋转,使当日太阳所在的赤道经度对准该时刻,视天盘午正位置上停留的星,即为所求该时刻上中天的星。金简(1724年—1794年),汉人,祖籍辽宁沈阳人。自幼随父从军,其妹为乾隆皇帝贵妃,后赐姓金佳氏,改入满洲正黄旗。初隶内务府汉军,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授总管内府大臣兼武英殿修书处事,充《四库全书》副总裁专司考核督修,其间著有《武英殿聚珍版程式》一书,促进了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卒,谥“勤恪”。

为星盘之属,是由星盘简化而成的天文仪器。星盘是一种测量天体高度、求测时刻的仪器,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已问世,发明者可能是希腊的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元代,西域天文学家扎马鲁丁将这种仪器传入中国。据《元史·天文志》载,扎马鲁丁为元朝制造了7件天文仪器,其中“兀速都儿剌不”就是星盘。但由于星盘采用的是黄道坐标,与中国传统的赤道坐标不相宜,因此未能引起朝廷及有关学者的重视。直至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来华,再次将西式星盘传入中国。清代,康熙二十年(1681年)御制一件简平仪,并配有《御制简平仪新仪式用法》的说明。所谓“新仪式”即指这件仪器采用的是赤道坐标,并增加了西历中不曾有的二十四节气表,突出了中国制造的天文仪器的特色。又称地台。明清皇宫宫殿中高于地面的木台,其上放置宝座及陈设品。通常是指仪器上的底盘,其上四周标有刻度,在使用上需与地平面相平行。地平盘根据需要可设计成圆形、方形、八角形等多种样式,有的还附有指南针或罗盘仪等。地平盘是便携式计时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由炽热的气体组成且能自己发光的天体。太阳也是一颗恒星。恒星也在不断地运动,但由于恒星离地球太远,在短时间内感觉不到它们之间相互位置的改变,所以叫恒星。

根据月亮盈亏的周期,即以月亮绕地球运动的周期为计时单位的历法称阴历,其每日称为阴历日。天球或地球上,连接距离两极90°之点所形成的大圈称赤道,包含地球中心和地球赤道的平面和天球所交成的大圈,就是天球的赤道。

赤道十二宫即十二次。古人把周天分为十二次,用来观测太阳、月亮和五星的运动及节气的变易。此仪沿赤道带自西向东化分为十二宫,其名称顺序是星纪宫、玄枵宫、娵訾宫、降娄宫、大梁宫、实沈宫、鹑首宫、鹑火宫、鹑尾宫、寿星宫、大火宫、析木宫。内廷东、西六宫的合称。《周礼·考工记》中已经有“掌王之六寝之脩”、“以阴礼教六宫”的六宫六寝制度的记载。明代紫禁城乃至皇城都严格按照《周礼》的制度营建,因此内廷中轴线左右各设六宫,作为妃嫔的居所,东西合为十二宫,与“地支”数目相符。天球以赤道为坐标,通过天球的子午圈、地平圈并与赤道相垂直的线称赤经线。太阳在天球上一年间所移行的轨迹叫黄道,即地球轨道面和天球相交成的大圈。

宇宙中一个大的恒星系,形状像怀表,直径为10万光年。太阳是银河系中的许多恒星之一。夜晚看到的天空中的银河就是银河系的密集部分在天球上的投影。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对黄赤道带星空的一种划分方法。二十八宿用以标志月亮在一个恒星月的运动位置,一个恒星月中,月亮每晚都有一处旅居的地方,一个月共换27或28处,称二十八宿。二十八宿又名二十八舍、二十八星,“舍”有停留之意,其用途是间接参照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来推定太阳的位置,再由太阳在二十八宿的位置测知一年的季节。二十八宿自西而东顺序是: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仪器上用于观测目标且可游动的指示器。与所标更时名称相连的线段即更线。清初在紫禁城皇宫内廷养心殿置造办处。康熙三十年(1691年),除裱房等留在殿内外,其余迁至慈宁宫茶饭房。三十二年(1693年)开始设立作坊。四十七年(1708年)全部迁出养心殿,后又将部分作坊设在慈宁宫南、白虎殿(今废)北的一带青瓦建筑里,负责制造各种物品。造办处设管理大臣2人,总管郎中2人,员外郎2人,主事、委署主事各1人,库掌、委署库掌24人,笔帖式15人。还设首领太监2名,太监21名,负责造办处匠役进宫修造事宜。造办处下设馆、处、作、厂等作坊,分工明确,设催长、副催长、委署司匠、库守、苏拉等,承应各项差务,所属各种匠役约二百名。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养心殿造办处……掌制造器用,凡治器之作十有四……”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又称窥衡,实为内有觇视孔的照准器。

在地球表面上,通过某地点和地球南北极的大圈称子午圈。在天文学上通常以这个圈投影于天球上,也就是通过天顶、天底、地平的南北点的天球上的大圈称该地方的子午圈。

文章标签: 仪器 赤道 天球 恒星 太阳 时刻 中国 地球 康熙 星盘 十二宫 月亮 总管 位置 简平仪

猜你喜欢

铜镀金嵌料石花镜表
铜镀金嵌珐琅钟2
三套钟机芯1
金嵌珍珠天球仪
铜镀金盘式手摇计算机
木楼转八仙塔式钟
铜镀金珐琅转花鹿驮钟
木盒套十五件绘图仪器
铜镀金七政仪表2
铜镀金黄珐琅四面盘钟
四游标半圆仪
御制银镀金简平地平合璧仪
铜镀金转柱太平有象钟
银质角尺
紫漆描金花反射望远镜
铜镀金转八宝亭式钟
铜镀金珐琅楼攀杠人钟
纸制天体仪
0.0771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