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狮戏球纹藏草瓶,明中期,高20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8.2厘米。清宫旧藏。瓶盘口,短颈,鼓腹,肩部装饰铜镀金錾花螭纹一对,圈足。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瓶腹饰掐丝狮戏球纹,填红、黄、蓝、赭、绿等色珐琅釉,空间满布彩色祥云纹。足内镌楷书“大明景泰年制”六字款。此藏草瓶花纹布局繁密,为明中期作品,口、颈及镀金錾花装饰系后配。明代中期,掐丝珐琅器的生产继续发展,并在花纹装饰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装饰题材更为丰富,狮戏、海马及花鸟纹等比较流行,但作品表面气泡增加,反映出珐琅质量的下降。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我国传统吉祥纹样之一。一般以雄狮构成,身系绸带,作互相戏球状。

一种源于西藏风格的瓶式,又称“宝瓶”或“奔(贲)巴”。“奔巴”即藏语“瓶”之意。在藏传佛教中多以银奔巴插入藏草作为佛前供器,是祥瑞和如意的象征。据《大智度论》卷十三记载,人若得此瓶能生善福,希求世间种种现报无不如愿,故又称如意瓶。在密教中,常于瓶内盛净水,上插藏草,以示淋洒之甘露。以瓶盛五宝、五香、五药、五谷及香水等20种物,供养佛菩萨,则以此开显净菩提心之德。在密教灌顶时,瓶亦为诸尊手持之物。密教因修法的内容不同,瓶的种类、色相也有不同。清代自乾隆朝起,中央又以“金瓶掣签”之制杜绝蒙、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之弊,故各类工艺和质地的藏草瓶皆具有浓郁的藏传佛教意味。我国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用小锤敲击各种大小不同的金属錾子,在金属表面留下錾痕,形成各种不同的纹理,使单一的金属表面产生多层次的立体装饰效果。此种工艺始于春秋晚期,盛行于战国,至今依然为匠师们沿用。

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工艺美术品图案中所谓的海马不是生物学上的称谓,而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马,可在海浪中奔跑如飞,身上往往带有火焰,是驱除邪恶和展现吉祥的象征。

文章标签: 珐琅

猜你喜欢

景泰款掐丝珐琅莲花鹭鸶图梅瓶
掐丝珐琅三狮戏球纹鼎式炉
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长颈撇口瓶
宣德款掐丝珐琅龙纹熏炉
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龙耳盖炉
青地色絵日本風俗図扁壺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尊
景泰款掐丝珐琅勾莲纹象足盖炉
掐丝珐琅狮戏图鼎式炉
掐丝珐琅四季花卉纹琮式瓶
掐丝珐琅鸳鸯式香熏
掐丝珐琅龙凤纹炉
掐丝珐琅花鸟图出戟钫
掐丝珐琅兽耳炉
掐丝珐琅勾莲天马纹碗
掐丝珐琅龙凤纹盘
景泰款掐丝珐琅菊花纹螭耳炉
色絵金彩草花文花瓶
0.1210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