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珐琅桃蝠纹瓶,清康熙,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制造,高13.6厘米,口径4.1厘米,腹径7.4厘米,足径4.1厘米。清宫旧藏。

瓶侈口,细颈,鼓腹,圈足,口、足边镀金。通体以白色珐琅釉为地,彩绘古树桃实、寿石翠竹、流云蝙蝠等。足内白色珐琅釉地,宝蓝色双线方框内楷书“康熙御制”四字款。

桃蝠纹寓意福寿吉祥。此瓶画面清新艳丽,风格写实,绘制精湛,用笔工整而又不失洒脱大方,彻底改变了早期画珐琅器釉料施用浓厚、釉色灰涩、气泡密集等工艺上的不足,是康熙晚期画珐琅工艺成熟期的代表作之一。金属胎珐琅工艺之一。作法是先在红铜胎上涂白珐琅,入窑烧结后,在其平滑的表面以各色珐琅料及金绘画图案,再经焙烧而成。这种工艺晚于錾胎和掐丝珐琅,是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在欧洲画珐琅工艺的影响下烧制成功的。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全称“总管内务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机构。始设于清初。顺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内务府,改设十三衙门。顺治十八年(1661年)废十三衙门,重设内务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内务府初具规模,下设七司三院:广储司、都虞司、掌仪司、会计司、庆丰司、营造司、慎刑司、上驷院、武备院、奉宸苑,其职能与国家机构中的六部相对应。另有分支机构一百三十余处。

文章标签: 珐琅 工艺

猜你喜欢

画珐琅猫蝶烟壶
掐丝珐琅螭纹方奁
掐丝珐琅甪端香熏
画珐琅双耳洗
画珐琅花卉寿字纹卤壶
錾胎珐琅夔龙纹奶子壶
画珐琅花卉三足熏炉
掐丝珐琅长方盆石榴盆景
掐丝珐琅仿古饕餮纹簠
画珐琅执壶
画珐琅杯盏
掐丝珐琅菱花口高足杯
掐丝珐琅兽面纹尊
掐丝珐琅异兽镇纸
画珐琅兽面纹甗
掐丝珐琅双龙纹水丞
画珐琅山水图双耳炉
画珐琅莲花盖碗
0.1247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