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丝珐琅兽面纹提梁卣,清乾隆,造办处珐琅作造,通高26.5厘米,口径10.2-13.2厘米。卣扁圆腹,器身上敛下阔,有盖,方提梁,圈足外撇。器身上部饰一条铜镀金回纹带,界出颈、腹两部分图案。颈部正、背面中心饰兽面,两旁配飞凤;腹部饰双凤相向飞舞。盖面饰4条螭纹。足内光素镀金,中心錾阳文楷书“乾隆年制”四字双行款。卣为商代盛酒器。此卣造型仿古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细致,无论掐丝、釉色还是磨工、镀金等,都足以反映出清中期掐丝珐琅工艺水平之精湛。俗称“景泰蓝”。以红铜作胎,将很细的铜扁丝掐成花纹后用药焊于器表,再以随类附彩的方法将珐琅釉料填进丝间,经焙烧、打磨、镀金而成。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琺瑯”,是一外来语的音译词。珐琅的基本成分为石英、长石、硼砂和氟化物,与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属硅酸盐类物质。中国古代习惯将附着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称“釉”;附着在建筑瓦件上的称“琉璃”;而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则称为“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则依据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掐丝珐琅器、錾胎珐琅器、画珐琅器和透明珐琅器等几个品种。兽面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怪兽的面部,将其刻画在器物上所形成的纹饰称兽面纹。宋代的学者把兽面纹称为饕餮纹。家具上常用的纹饰之一,由陶器和青铜器上的雷纹衍化而来,寓意吉利深长,苏州民间称之为“富贵不断头”。在家具上,回纹主要作为边饰,用于边框、牙条、足端或束腰等处。家具上大量采用回纹见于清代。螭,传说中的一种龙,又名螭虎龙。明式家具常用为装饰纹样。篆刻的一种方式,即把印文镌成凸状,在纸上钤盖时印文是红色,因而又称为朱文。

雕漆主要工艺之一。指刻完花纹后,打磨边缘,使器物光润圆滑而无棱角。明中期以前的作品大多施磨工,嘉靖、万历时期出现变化,锋棱显露,至乾隆时形成了刀锋犀利的一派风格,施加磨工的雕漆作品大大减少。

文章标签: 家具 乾隆 磨工 工艺 珐琅 花纹 青铜器 器物 琉璃 回纹 兽面 作品 兽面纹 珐琅器

猜你喜欢

紫檀嵌珐琅五伦图宝座屏风
画珐琅六颈瓶
画珐琅兽面纹甗
画珐琅缠枝花卉五供
画珐琅山水图双耳炉
画珐琅杯盏
掐丝珐琅香盒
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
掐丝珐琅菊石纹小圆盒
画珐琅五供香炉、烛台、花觚
掐丝珐琅饕餮纹出戟斝
画珐琅勾莲开光西洋人物双耳盖豆
画珐琅猫蝶烟壶
画珐琅牡丹花海棠式花篮
乾隆款掐丝珐琅仿古螭纹四足炉
掐丝珐琅夔龙花卉纹瓜式盖罐
画珐琅五福捧寿夔耳活环瓶
金胎掐丝珐琅嵌画珐琅执壶
0.1554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