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卷,北魏,曹法寿书,纸本,楷书,纵24.6厘米,横817.5厘米。

此卷首尾完整。首题“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第卅四卷第卌一”。尾署“延昌二年岁次水巳四月十五日,敦煌镇经生曹法寿所写此经成讫。用纸廿三张。典经师令狐崇哲。校经道人”。钤墨印一方不可辨识。北魏“延昌二年”为513年。

《大方广佛华严经》简称《华严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古有三种译本。据考证,此卷所写为东晋佛陀跋陀罗所译六十卷本,称“六十《华严》”,共含三十四品。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为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汉译《华严经》主要有三,一为《晋译华严》或《六十华严》,由佛陀跋陀罗译,50卷(后改为60卷),34品;二为《唐译华严》或《八十华严》,由实又难陀译,80卷,39品;三为《四十华严》由般若译,40卷,只有一品。在三种译本中,因《八十华严》品目完备,文义畅达,故最为流行。

指意识所缘对象之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据《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于十二年中,则称为法处。然十八界中其他十七界也称为法,故广义泛指有为、无为之一切诸法,也称为法界。

又作浮屠、浮图、佛驮等。意为觉者、知者。原本指释迦牟尼,后演为党觉悟真理者之总称。

文章标签: 华严经 法界 华严 大方广佛 延昌

猜你喜欢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八) 册 南朝梁阮研道增帖
宋搨武冈帖(六) 册 梁武帝萧衍数朝帖
釈教三十六歌仙絵巻
淳化祖帖(一) 册 梁武帝数朝帖
淳化祖帖(四) 册 梁萧子云书国氏帖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八) 册 南朝梁萧子云列子帖
淳化祖帖(一) 册 齐高帝破堈帖
宋榻大观帖(三) 册 晋谢庄昨还帖
御制重刻淳化阁帖(八) 册 南朝梁萧子云国氏帖
宋榻大观帖(四) 册 梁萧确孝经帖
淳化祖帖(一) 册 梁简文帝康司马帖
淳化祖帖(四) 册 梁萧子云书列子帖
宋拓大观帖(一) 册 南朝梁武帝数朝帖
宋搨武冈帖(九) 册 唐薄绍之回换帖
宋榻大观帖(一) 册 南朝梁高帝众军帖
宋拓大观帖(三) 册 南朝齐王僧虔二启帖
北宋搨绛帖(九) 册 南朝齐王慈柏酒帖
淳化祖帖(三) 册 齐王僧虔刘伯宠帖
0.1664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