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是吴叡为“虚碧道士”书录的老子《道德经》全文。
署款:“元统三年乙亥正月朔,濮阳吴叡为虚碧道士书于观复堂。”款下钤“吴叡私印”。
鉴藏印钤“项元汴家珍藏”、“墨林祕玩”、“张伯骏范我氏精玩书画之印”、“宜尔子孙”、“张子止菴秘笈之印”、“翁伯达氏”等。
卷后有明胡子昂题七言诗一首、题记一段。
此卷《道德经》前附有白描《老子授经图》及清乾隆、嘉庆、宣统内府诸收藏印。图左下角落元盛懋款,说明此卷当时以画而收藏,但经考证此款系后添,非盛氏手笔,而在后纸胡子昂题跋中也未提及此图,只论吴叡书法,可见此经卷应为吴叡隶书之佳作。
此书作于元元统三年(1335年),吴氏时年38岁。吴叡传世书法作品较少,《道德经》为其隶书代表作,结体整齐工稳,字形大小一律,笔法方圆互用。虽有汉隶规模,而实依唐隶风范,五千言文字一气呵成,且无一懈笔,功力可观。
清乾隆《秘殿珠林续编》著录。即老聃(生卒年不详),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春秋战国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道德经》。吴叡(1298-1355年),字孟思,号雪涛散人,先世为濮阳(今属河南)人,移居杭州,吾丘衍弟子。明刘基《覆集》云:“叡少好学,工翰墨,尤精篆、隶,凡历代古文款识制度,无不考究,得其要妙。”老子,即老聃,又名李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任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他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但又包含一些自发、质朴的辩证法思想。
《道德经》即《老子》一书,是道家的主要经典,相传为老子著,内容是老子的哲学思想。注解本有汉代河上公注、魏王弼注,清王夫之《老子衍》、魏源《老子本义》等。
又名《老子》,老聃著,主张自然无为。今本分上下篇,五千言字。西汉河上公作《老子章句》,分为八十一章,以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有《道德经》之名。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抄写本为《德经》在前、《道经》在后。道教把老子(老聃)尊为教主,奉《道德经》为主要经典,称为《道德真经》,并赋予其各种宗教解释作为宣扬道教的依据。《道藏》中收有《道德经》注释50余种。项元汴(1524—1590年),明嘉兴(今浙江省嘉兴)人,字子京,号墨林山人,别号香岩居士、鸳鸯湖长、退密斋主人,收藏家、画家。富藏书画等古名物,在明代私家收藏中堪称巨擘。精鉴赏。常见主要印记有“项元汴印”、“子京”、“檇李项氏世家珍玩”、“神品”等。
传统中国画的技法名称,指用墨线勾画物象,不施任何色彩者,名为“白描”。
《周礼》官名,掌管王室库藏。清代内务府简称“内府”,管理皇家事务。清代中央修纂图籍的管理机构——武英殿修书处隶属内务府管辖,故武英殿刊刻的书籍或翰林编修们缮写刊刻的图书习惯上称为内府刻本或内府写本。
盛懋,字子昭,浙江嘉兴人,约活动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其家世代以画为业,他继承家学,善画人物、山水,风格近董源和赵孟頫,用笔较尖峭繁细,山石多用披麻、解索皴,设色明丽,主体面貌属董巨派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