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诗》轴,清,郑燮书,纸本,行书,纵136.5厘米,横74.5厘米。

释文:

虎瞰山高覆彩云,凤皇池小曲流纹。才充上苑千林秀,气压西江九派分。舟下牂牁飘远旆,车临铜鼓拂南熏。武侯千载征蛮后,直待先生展大文。公江西新喻人,由解元翰林视学贵州。

归朝重列九卿班,检点彤仪肃佩环。虎旅千人排象阙,鹓行九品拜龙颜。再持文柄心逾下,屡沐殊恩气转闲。惭愧无才经拂拭,也随桃李谒高山。

星轺渺渺下南邦,万卷图书束晓装。六代烟花迎节钺,一江波浪涌文章。云边保障开钟阜,天下军储仰建康。赤旱于今忧不细,披图何以绘流亡。

淮南大郡古扬州,小县人居薄海陬。架上缥缃皆旧册,枕中方略问新猷。鄱湖浪阔输洋子,匡阜云来润石头。手把干将从未试,几回磨淬大江流。公由鸿舻卿会试同考出为江南藩宪。

上老师晏一斋夫子四首,书呈四叔父大人教诲。乾隆六年新秋侄燮拜手。

钤“郑燮”白文印、“橄榄轩”朱文印。鉴藏印:“郑氏珍藏”白文印。

从署款知此幅作品是板桥为其四叔父录写的自作诗,创作时间是“乾隆六年”(1741年),郑燮时年49岁。

书法自然清新,是板桥中年小字行书的佳作。

款中提到的晏一斋名斯盛,字虞际,号一斋,新喻浒江(今属江西)人。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江西乡试第一名,次年举进士,选庶吉士。雍正元年(1723年)分校顺天乡试,授翰林院检讨,五年为会试同考官。著有《易学初津》、《禹贡解》、《楚蒙山房易经解》及《诗集》数十卷。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今兴化市,旧属扬州府)人。清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曾官山东县令等职。为人耿直,不事权贵,能书擅画,工绘兰、竹、石等。其画取法于明徐渭、清石涛等的大写意,运笔秀劲潇洒,横涂竖抹而不失章法。书法创“六分半”体,又称“乱石铺街体”,以隶书体参入行、楷体而别有韵致。著有《板桥全集》。因其独具艺术创新的言行和长期流寓扬州卖画,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方略本意为计划、权谋、策略之意。清代从康熙年平定“三藩”叛乱起,每当一次政治、军事行动后,皇帝都要下诏设馆修书,纪其始末。是为《方略》或《纪略》。《清会典·办理军机处·方略馆》:“方略馆总裁,掌修方略”。清代纂修《方略》(《纪略》)约有50余种。科举考试方式之一,因士子会集京师参加考试,故名。又因在春季由礼部主持,亦称“春闱”、“礼闱”。相当于唐、宋时期的省试。会试之称始于金。明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定于辰、戌、丑、未年的二月分三场进行。清初沿明制。乾隆十年(1745年)改考期为三月。主考官称总裁,同考官18人。录取人数不定,钦定录取名额。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随后参加殿试。科举三级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金代以县试为乡试,由县令为试官,取中者方能应府试。元代在行省举行,但腹里则分别在河东、山东二宣慰司和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四路举行,共17处。考试分两榜,蒙古、色目人榜只试两场,汉人、南人榜试三场。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经科考、岁科、录遗合格者,均可应试。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亦在八月。各省主考官均由皇帝钦派。中式称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凡中式者均可参加次年在京师举行的会试。又称庶常。明清时期由进士中选入翰林院学习者。始设于明洪武年间,择进士于六科及府部、翰林院诸衙门学习办事。明永乐二年(1404年)于翰林院专设庶常馆,选进士文学优等及善书写者入馆,称为翰林院庶吉士。其名取《书经》“庶常吉士”之义。其后进士选庶吉士,或每一科选,或间科一选,或数科不选,无定制,无定额。三年期满考试,优者留翰林院为编修、检讨等官,谓之留馆;次者出为给事中、御史,或出为州县官,谓之散馆。清沿明制,每科一选。初于殿试后举行,雍正元年(1723年)起改在朝考之后进行。

文章标签: 翰林院 板桥 乾隆

猜你喜欢

郑板桥 七言绝句纸本
郑板桥 书法纸本
郑板桥 行书 纸本
郑板桥五言诗
郑燮墨兰图扇页
郑燮仿文同竹石图轴
郑燮墨笔竹石图轴2
郑燮竹兰石图轴
郑燮墨笔竹石图轴
英和楷书杨慎乐清秋赋轴
阮元隶书七言联
寿纸
王弘撰草书录语轴
少学琴书隶书
王芑孙行书诗轴
何绍基隶书七言联
扇面
刘统勋行书苏轼诗卷
0.1596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