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临帖》轴,清,姜宸英书,绫本,草书,纵134.4厘米,横50厘米。

释文:

足下所疏云此果佳可为致子吾笃/喜种果今在田里惟以此为事足下/致此子者大惠也。临似杏囗年道兄。姜宸英。

款署“临似杏囗年道兄。姜宸英。”钤“姜宸英印”白文印、“西溟”朱文印。迎首章“老易斋”朱文印。鉴藏印“筱衡鉴藏”。

姜宸英书法重法度,守典型。尊古师古,并在此基础上融会贯通,形成其清劲俊逸、韵致古雅的风格。人谓其书“直追唐以前风格”。自称:“余于书非敢自谓成家,盖即摹以为学也。”此作即为临摹之作,节录王羲之《十七帖》,笔墨流利,清光澹韵,颇具姿致。姜宸英(1628—1699年),字西溟,号湛园,又号苇间,慈溪(今浙江慈溪)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探花,授编修,两年后即卒。工书善画。书宗米、董,飘逸俊秀,晚年始宗法晋人,70岁后作小楷颇精,名重一时,与笪重光、汪士鋐、何焯并称“康熙四家”,为清初帖学书法的代表人物。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后来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自出机杼,推陈出新,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一。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唐太宗李世民所藏王羲之书卷,所集均为王羲之信札,因开头有“十七日”字,故称《十七帖》。此帖曾作为唐贞观年间弘文馆学习书法的范本,故又有“馆本”之称。后世《淳化阁帖》等名帖多摹刻上石。此帖反映了王羲之草书的艺术特色。

文章标签: 草书 王羲之 姜宸英 书法 十七帖 浙江 行书

猜你喜欢

姜宸英行书勉斋说轴
姜宸英楷书洛神赋册
楷书临乐毅论册
行书孙绰游天台山赋卷
行书陶渊明语轴
清姜宸英书唐人诗 册
清姜宸英书唐人诗 册 书李商隐诗
清姜宸英书唐人诗 册 书温庭筠诗
名人书扇(子) 册 清姜宸英书扇
行书七律诗轴(傍市柴门)
楷书敬斋箴页纸本
楷书五古诗 纸本
草书卷跋纸本
行草书杜甫诗册
行书卷纸本(顺治七年)纸本
行草口号十首卷纸本
三潭诗卷纸本
杨循 行书石夜游
0.1524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