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评语》轴,清,汪士鋐书,纸本,行书,纵91厘米,横50.9厘米。释文:余谪居黄州,唐林夫以书遗予,云吾家有此六人书,子为我略评之,而次其后,林夫之书过我远矣。右东坡书唐氏六家书后,汪士鋐。下钤“汪士鋐印”、“退谷”印2方,引首钤“秋泉”印。无鉴藏印。《东坡评语》是汪士鋐书录苏轼写在《唐氏六家书》后的一段题语。文中“唐林夫”即宋代唐坰。汪士鋐书法主要以行、楷书见长,存世作品中行书较为多见。此幅行书作品瘦劲挺拔,疏朗有致,分间布白分寸均衡,点画波澜翻飞,笔笔送到。前人曾评其书“瘦劲”、“老劲”、“书绝瘦硬”,此书即可为证。汪士鋐(1658—1723年),字文升,号退谷,又号秋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官至右中允,入直南书房。少年读书刻苦,颇富才气。自幼即喜书法,初学时广为临摹古人名帖,后宗法褚遂良、赵孟頫,晚年习篆、隶。与姜宸英齐名,时称“姜汪”。著有《全秦艺文志》、《赋体丽则》、《秋泉居士集》等。中国书画手卷的专业术语。指在本幅前面所留的空白纸方,一般用以题写书画名称或高度概括的品评,多为四字,与画心之间有隔水分开。因开卷时首先见其,故称“引首”,最早在明初出现。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次子。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熙宁时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对王安石所行新政有异见,上书神宗,遂被贬谪黄州。元祐间复起用,任翰林学士,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绍圣四年(1097年),党争又起,再谪惠州、儋州,最后北还,病殁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作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风格独具。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影响很大。擅长行书、楷书,得力于王僧虔、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自成家数。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能画竹,学文同,为湖州竹派之一。传说他画竹干从地直起至顶,并不分节绘写。尝在试院,兴到无墨,遂用朱笔写竹,后人竟效,称为“朱竹”。能作枯木、怪石、佛像,出笔奇古。论画力主“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并提出“士夫画”(即文人画)之说。传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传世绘画有《古木怪石图》卷、《枯木竹石图》卷(与文同《墨竹图》卷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著有《东坡七集》、《经进东坡文集事略》等。唐坰(生卒年不详),字林夫,浙江杭县人。以父任得官。北宋熙宁初赐进士出身,为崇文校书。与王安石有隙,以渎乱朝仪贬潮州别驾,改监广州军资库,后徙吉州酒税,卒官。《宋史》卷三百二十七有传。

文章标签: 东坡 黄州 进士 行书 汪士鋐 秋泉 湖州 王安石 书法 怪石 文同 唐林夫 楷书 枯木 苏轼 退谷

猜你喜欢

汪士鋐行书访颜鲁公八关碑近作轴
楷书药师 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二册
汪士鋐 书法
清汪士鋐行草书五言联 轴
清人杂书 册 汪士鋐临赵孟頫参同契
清汪士鋐行书诗轴
北宋越窑青瓷花蒂纹粉盒
清汪士鋐送顾侠君诗卷
阮元隶书七言联
隶书檐道人梅花歌 绢本
郑燮行书诗轴2
缂丝乾隆御笔泮池济宁行宫诗册(第十册)
行书册
张廷济篆书临史颂鼎铭轴
何绍基隶书七言联
吴大澂篆书五律诗轴
书法立轴 绢本
寿纸
0.1622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