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诗》轴,清,吴昌硕书,纸本,纵130.2厘米,横40.8厘米。释文:风香邻有无,花影佛跏趺。历劫龙吁盋,餐霞凤别梧。石真彊取(诗字点去)柱,诗奈不奇觚。山傥燕支夺,狂歌待老夫。普宁寺牡丹。丁卯凉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本幅书录五言诗一首,末作者自识:“普宁寺牡丹丁卯凉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下钤“仓硕”印。无藏印。“丁卯”为1927年。普宁寺位于今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东塘普宁村,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936-944年),吴越王钱氏所建。普宁寺屡毁屡兴,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是最后一次重建。寺内原有“玉楼春”牡丹十八墩,相传为于谦手植,至清时花满庭院。今存六大本,花朵特大,白中带紫。据记载,普宁寺牡丹为塘栖二十四景之一,被誉为花中之魁。此轴书法古拙遒劲,于法度之外别开生面。用笔时而厚重沉著,时而潇洒飘逸,起笔与横笔多沉实,撇笔多细长,有如其画梅之法。结字多欹侧,但以笔划之粗细保持字形的稳定,无倾倒之势,充分体现了吴氏书法“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上下左右取姿势”的书法特征,并可从中看到许多绘画的用笔特点,面貌独具一格。吴昌硕(1844—1927年),原名俊,字昌硕,以字行,号苦铁、缶庐等,浙江安吉人。早年习书,中年学画。曾任官府小吏,后以鬻书卖画为生。绘画以写意花卉著称于世,对近现代画坛影响极大。精篆刻,被推为“西泠印社”社长。书法一变前人成法,风格独特,长于摹写石鼓文,并以此擅名于近代书坛。与任伯年、高邕等在沪书画家相友善。著有《缶庐诗存》,后人整理出版其画集多种。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钱塘(浙江杭州)人。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宣德时初官御史,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前后在任19年,有惠政。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升任兵部尚书。反对都城南迁,拥立景帝,总督军务,为朝廷倚重。“夺门之变”使英宗复位,于谦以谋逆罪被杀。万历间追谥“忠肃”。有《于忠肃集》。
文章标签: 普宁寺 书法 吴昌硕 于谦 牡丹 绘画 浙江 兵部

猜你喜欢

书法1
朝日红荷
春风吹出红
贵寿图(立轴)
花鸟
鞠有黄花
墨梅
牡丹
秾艳灼灼云锦鲜立轴
高士奇行书录张怀瓘论兰亭语页
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俞樾各体书六条屏
书法对联轴
吴熙载篆书临完白山人书轴
手札绢本
王文治行书诗轴
书法立轴 绢本
律吴熙载东方朔画赞楷书
0.1463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