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面描绘了暮色中,鹜鸟疾飞过苇荡的景象。画幅左下脚有林风眠的题款。画家以水墨渲染出天空翻滚的云层、与天相接的苇荡,再以赭色横涂,表明堤岸沙渚,近景中有稀疏的芦苇随风摇荡,远处几只剪影似的鹜鸟逆风而飞。画面水天一色,秋气萧瑟。苇荡飞鹜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林风眠风景画的常见主题,他自述反复描绘这一题材的原因时说,因为生病,按医生建议每日到西湖苏堤散步,得以饱看西湖景色,“在夕照的湖面上,南北山峰的倒影,因时间的不同,风晴雨雾的变化”是看不完的,“有时在平静的湖面上一群山鸟低低飞过水面的芦苇”,这些画面,深入画家脑海,但当时并没有想起要画,新中国成立后移居上海,偶然想起杜甫“渚清沙白鸟飞回”之句,联系过往所见之景,才开始这类苇荡秋鹜之图,“画起来有时像在湖上,有时像在平坦的江上,后来发展到各种不同的背景而表达不同的意境”。这种方式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描绘方式,它不是写生,而是基于记忆,并糅合了画家的阅历和当下的情怀,因而富于主观的情怀和诗意。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