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北宋: 公元11世纪晚期至12世纪早期 说明:圆口,浅壁,平底无足。胎质较薄,满釉支烧,通体施青釉,釉色粉青微泛绿。底面三枚支烧点沿边排布,正背两面满布开片,中心后刻「蔡」、「丙」两字。与之相似的器形,亦见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窑址出土的标本。 台北和北京两个故宫共收藏四件刻有「丙」字铭的汝窑青瓷碟,其中三件刻有御制诗。由于四件作品形制相同,而让笔者以为正是登录于雍正朝档案记事中的汝窑「丙字圆笔洗」。反观此件刻有「丙」、「蔡」两字的青瓷碟,究竟应该如何解读?首先就「丙」字而言,对照乾隆皇帝〈题官窑碟子〉御制诗,从诗文中表露出来的「古丙科为今甲第」一句,而可推知四件瓷盘的「丙」字刻于乾隆皇帝鉴赏以前;据此,将之和「丙、蔡」碟进行比对,发现看似相似的「丙」字,其实存在形体短长不同的差异。至于「蔡」字的刻题背景,过去根据乾隆二十一年如意馆项下「传旨:将碟底蔡字,着王裕玺找补、过字,李世金刻字。钦此」的记载,曾有与这件作品相关和不相关的两种看法。重新反思档案内容,笔者同意王幼敏的意见,乾隆皇帝降旨旨在刻题「蔡」字,而非拿出一件底部已存在「蔡」字的汝窑碟要求刻字。有趣的是,清高宗在〈御笔怀旧诗册〉中曾经亲书「闻之蔡先生」,该一「蔡」字的字形结构或可提供另一个可能的思考方向。最后,关于「蔡」字的涵义,是否如同冯先铭所言,代表北宋蔡京家族的收藏,则有待未来更多数据加以证实。 款识:底(外)其他释文种类:「蔡」,「丙」 参考:《贵似晨星:清宫传世12至14世纪青瓷特展》余佩瑾国立故宫博物院2016/05;《大观─北宋汝窑特展》余佩瑾、沈建东、陈玉秀台北巿:国立故宫博物院2006/12;《故宫瓷器录 第一辑 宋元》(上编)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国立故宫 中央博物院联合管理处1961/04

猜你喜欢

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
龙泉窑青釉盘口瓶
龙泉窑三足炉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定窑孩儿枕(残)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福清窑黑釉盏
定窑紫金釉葵瓣口盘
西村窑青白釉褐斑刻划凤纹大碗
钧窑鼓式三足洗
官窑青釉盏托
珍珠地牡丹腰圆枕
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定窑白釉盏托
耀州窑青釉人形执壶
哥窑葵花洗
龙泉窑青釉贯耳弦纹瓶
耀州窑印花碗
0.1682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