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行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创作时间:

清高宗乾隆三十三年(1768)

文字类型:

汉文,满文

质地:

本幅绢引首绢

释文:

热河考。考水源而不亲履其地。晰其支派脉络分合之由。虽博综载籍。稽诸故老之流传。不能参互而订其踳曩。或以热河为濡水之源。馀固心疑之。而未暇深考。夫濡水即滦河。自多伦诺尔之北而来。其源甚远。又折而东南数百里。乃历喀喇河屯。又东南流数十里。至凤凰岭。热河乃南注会之。不应其源。反出于此。盖濡自有源。而热河又别有源。是不容紊。今秋驻山庄。遣喀喇沁郡王拉特纳锡第内大臣努三往寻热河之源。则得之于察汗陀罗海。其地距热河二百里。而赢流经固都尔呼达巴汉麓。遂名固都尔呼河。西南至于中关东茅沟。河水自玳瑁沟出西南流注之。又合而南流赛音郭勒河水。自霍尔霍克达巴汉之三道沟出。南流折而西南与汤泉合。又西注之。三源既滙。又西南流。沿山庄东北历锤峯下。山庄行宫内亦有温泉流出滙之。于是始有热河之名。南流折而东。复折而南入于滦。是则热河乃会濡水。而非濡源审矣。郦道元水经注云。濡水又东南流。武列水入焉。其水三川派合。西源曰西藏水。西南流。东藏水注之。东藏水出东谿。西南流与中藏水合。又南。右入西藏水。故目其川曰三藏川。又东南流迳列谿。谓之武列水。东南历石挺下。层峦之上。孤石云举。高可百馀仭。其水合流入濡。按道元所言。石挺即今锤峯。其曰三藏水。即今固都尔呼。茅沟。赛音郭勒三源。则热河之为武列水无疑。第古今异称。今人但知热河。而不知武列耳。然所云三川合流之序则不足据。今考固都尔呼为西源。茅沟为中源。赛音郭勒为东源。西源自北而来。先合中源。又南。始与东源合。道元所谓西藏水。又岂能越中藏而先与东合哉。此其叙述错综。已足滋惑。而以中藏为先合东藏。则又其显然大谬者也。又如以濡水为经白檀北。夫白檀乃今密云。实非濡水所经。则误以汉书地理志之洫水为濡。又从而傅会之矣。盖徒尚耳食而未亲履其地。晰其支派脉络分合之由。毋怪乎其舛也。或以为热河既会濡而东入于海。则谓之濡源亦无不可。何须置辨。是大不然。夫江淮河济。何一不入于海。而皆谓之海可乎。昔禹贡载导河自积石。或以为亦若江之岷山淮之桐柏矣。及今平定回部。乃知河源自葱岭以东之和阗。叶尔羗诸水潴为蒲昌海。伏流地中。复出为星宿海。至积石始名黄河。则大禹所记。亦第就目所经见者而言。道元又安能以所未经见者。而一一详订其曲折也耶。茍非命使亲履其地。乌知此之为是。而彼之为非乎。近勅儒臣辑热河志。故考其源。俾知所从事。若夫濡水之源。则更俟他日详考之。戊子(西元一七六八年)仲秋月上澣御笔。(缂印六)。干。隆。几暇临池。游六艺圃。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另有满文同文书)

印记资料:

鑑藏宝玺:太上皇帝之宝
鑑藏宝玺:秀起堂宝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题跋;作者:董诰;题跋位置:本幅;款识:无;;书体:行楷书;全文:右热河考乃乾隆戊子秋驻山庄时所作。内云。黄河之源自星宿海。盖据康熙年间侍卫拉锡等所穷。但至星宿海而止。即指为河源。是以皇祖御制几暇格物编。亦以鄂敦(汉云星宿)他腊(汉云冈海)为河源也。迨壬寅岁命侍卫阿必达往穷河源。亲履目覩。复命详奏。予始知星宿海尚非真源。其西南上游一河。蒙古语名阿勒坦(汉云金)郭勒(汉云河)。其水黄色。回旋三百馀里。入星宿海。合流而下至贵德堡。水色全黄。始名黄河。又阿勒坦郭勒之西有巨石高数丈。蒙古语名噶达素(汉云北极)齐老(汉云星)。其崖壁黄赤色。上为天池。酾为百道作金色。入阿勒坦郭勒则真黄河之上源也。于是考询始明确。因着河源诗文。并命馆臣详订前史载记之讹。辑为河源纪略一书。刊行颁布以决疑而传信。然兹事体大。理博彼桑钦郦道元辈拘墟耳食。无足论已。即元史有星宿海为河源之文。亦失之踈而误译鄂敦为火敦。则汉人不通蒙古语之故耳。使非若今日之版图式廓。予之精通蒙古语及汉文。更询之亲履目覩之人。率欲正千古之讹传。得其确实。不亦难哉。因阅旧考河源。未臻更志。续得真源梗概如右。乾隆甲寅孟秋御识。臣董诰奉敕敬书。(缂印二)。臣。诰。摹织(绣)款 引首 ;书体:行书;全文:武列征源。(缂印一)。乾隆御笔。签 包首  御笔热河考。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文章标签: 热河 星宿 河源 乾隆 黄河

猜你喜欢

唐太宗立像(一) 轴
宋徽宗坐像 轴
元代帝半身像 册 元世祖
元代帝半身像 册 元文宗
元代后半身像 册
汉史晨碑 册
魏黄初元年鲁孔子庙之碑 轴
汉乙瑛碑 轴
全寿图 册
郑燮行书诗轴2
何焯行书诗轴
刘墉行书临米帖轴
行书册
小楷 赤壁赋
巴慰祖隶书诗轴
郑板桥 七言绝句纸本
永瑆楷书赵孟頫大士赞卷
金农行书游禅智寺诗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