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体:

楷书

色彩:

装裱形式:

册(折装)

创作时间:

文字类型:

汉文

质地:

本幅纸

释文:

(第一则)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繇生也。复坐。吾语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脩厥德。(第二则)天子章第二。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曰。一人有庆。兆民字赖之。(第三则)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第四则)卿大夫章第四。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第五则)士章第五。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曰。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第六则)庶人章第六。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诗云。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第七则)三才章第七。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第八则)孝治章第八。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懽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侮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第九则)圣治章第九。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夫圣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圣人因严以教敬。因亲以教爱。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其所因者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君臣之义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君亲临之厚莫重焉。故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政令。诗云。淑人君子。其仪不忒。(第十则)纪孝行章第十。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第十一则)五刑章第十一。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人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第十二则)广要道章第十二。子曰。教民亲爱莫大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第十三则)广至德章第十三。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弟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弟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者乎。(第十四则)广扬名章第十四。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第十五则)谏争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臣不可以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第十六则)感应章第十六。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必有先也。言有兄也。宗庙致敬。不忘亲也。脩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着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第十七则)事君章第十七。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诗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第十八则)丧亲章第十八。子曰。孝子之丧亲也。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此哀慼之情也。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丧不过三年。示民有终也。为之棺椁衣衾而举之。敶其簠簋而哀慼之。擗踊哭泣哀以送之。卜其宅兆而安措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生事爱敬。死事哀慼。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终也矣。明忠烈文明伯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妻蔡氏玉卿书于石养山中。

印记资料:

作者印记:玉音
作者印记:清操力学
作者印记:蔡玉卿印(大方印)
作者印记:蔡玉卿印(小方印)
作者印记:润石
作者印记:玉卿
鑑藏宝玺:嘉庆御览之宝
鑑藏宝玺:嘉庆鑑赏
鑑藏宝玺:石渠宝笈
鑑藏宝玺:三希堂精鑑玺
鑑藏宝玺:宜子孙
鑑藏宝玺:宝笈三编
鑑藏宝玺:宣统御览之宝

题跋资料:

题跋类别: 签;封面 ;书体:楷书;全文:蔡玉卿书孝经。

主题:

技法:

参考资料:

收藏着录: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第五册,页2085 收藏着录: 故宫书画录(卷三),第一册,页131 收藏着录: 故宫历代法书全集,第二十六册,页44-73、136-137
文章标签: 诗云 天下

猜你喜欢

蔡玉卿 设色山水四屏 (镜框四屏)
铁保行书七言联
书法轴
书法立轴 绢本
咏落花七律十五章
篆书 心经纸本
刘墉行书诗轴
郑簠隶书七绝诗轴2
阮元隶书七言联
玄烨行书季冬南苑诗轴
律吴熙载东方朔画赞楷书
钱沣楷书七言联
宋武帝与臧焘敕
查升行书临米帖轴
张廷济篆书临史颂鼎铭轴
御笔大士像并心经图纸
陈奕禧行书七绝诗轴
书法对联轴
0.352393s